兩年為6萬多無戶口人員上了戶口——江蘇在冊“黑戶”全部有了“身份”
兩年給61653個“黑戶”上戶口!12月25日,記者從江蘇省公安廳治安總隊獲悉,自2015年12月以來,我省累計排查登記無戶口人員6萬多人,在各級公安機關的共同努力下,如今他們全都上了戶口、領取了身份證,過著充滿“陽光”的日子。
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沒有戶口、沒有身份證的生活可謂寸步難行。2015年12月,中央部署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意見出臺,江蘇省公安廳立即研究部署,要求治安總隊建立無戶口人員常態排查登記機制,做到隨時發現隨時解決。2016年3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日常工作機制,同時對無法申領到《出生醫學證明》、原籍情況不明等復雜情形的辦理進一步明確。
工作中,全省公安機關治安人口管理部門和派出所民警深入村組、逐戶訪查,全面摸清了實際居住生活在江蘇的無戶口人員數量、情況及產生原因,逐一登記造冊。在此基礎上,各地公安機關按照逐人研究情況、分類提出方案、逐步分批解決的總體思路,創新分類解決機制,逐一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排查登記無戶口人員61653人,已全部登記戶口,辦結率達100%。
省公安廳治安總隊人口管理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無戶口人員形成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未辦理《出生醫學證明》,有的是農村地區因婚嫁被注銷原籍戶口,還有未辦理收養手續的等等。實際操作中,最難的是農村地區因婚嫁被注銷原籍戶口的人員。“一般來說,這些人的原籍地往往在偏遠山區,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需要核實身份,一方面要排除其已在其他地方登記過戶口,另一方面還要排除其為潛逃的犯罪嫌疑人。對于這類人員,調查核實的難度很大。”這位負責人介紹。
外省婚嫁至常州的無戶口人員周某,52歲終于有了戶口。周某老家在四川,出生后被送養。養父家也在貧窮山區,有了孩子后,又將其送回。因重男輕女思想嚴重,父母只為周某哥哥報了戶口,未為周某等4個女兒申報。24歲時,周某跟著同村人到常州焦溪打工,后結婚生子,如今連孫子都有了,但自己卻一直沒有戶口。今年以來,常州警方多次向周某老家派出所發函,得知其老家派出所沒有周某戶籍信息,周某父親已經死亡,母親80多歲,哥哥遠在云南打工,其他姐妹也在外省打工。
于是,民警又電話聯系周某哥哥,同時做好電話記錄,并在其現居地走訪了解,做好詢問筆錄。經過警方大量細致的調查核實,并對周某采集血樣,在全國打拐庫進行比對,排除其為被拐賣人員后報上級審批。今年10月17日,周某終于在常州市天寧區報上了戶口。
變更監護人,非婚生娃有了戶口。2016年底,蘇州高新區獅山派出所受理了一份特殊的戶口材料,60多歲的王某申請將孫子宋某的戶口報在自己戶內。宋某2012年出生,是王某兒子的非婚生子。2014年,王某的兒子去世,他的母親則下落不明。孩子要上小學了,卻還沒有戶口。根據《江蘇省常住戶口登記管理規定》,出生申報應隨父或者隨母自愿落戶,宋某父親去世,但母親曹某還健在。高新區公安分局人口管理大隊終于找到孩子母親曹某,曹某表示自己戶口在外省,不愿意將孩子戶口報在自己名下。為此,蘇州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隊建議孩子祖父母通過法院變更孩子的撫養權來解決戶口申報問題。今年7月,法院將宋某的監護權判給王某,孩子的戶口終于報上了。(蘇宮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