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護航金改區發展:福建泉州檢察防控金融風險交出優異答卷
金融安全,一頭系著國家命脈,一頭連著百姓“錢袋子”。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近年來,福建省泉州市檢察院以專業視角和法治方式防范區域性金融風險,保障金融安全,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
專業化辦案,司法護航金融安全
2017年11月13日,公安部指定泉州辦理的首起證券類犯罪案件,一審落下法槌:王某、尚某等6人分別以泄露內幕信息罪、內幕交易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這是泉州市檢察院金融檢察處成立后辦理的第一起案件。在持續三天的庭審中,辯護律師對檢察官的專業素養當庭點贊:“公訴人對這類犯罪及本案的研究深度出乎意料,公訴意見值得學習?!?/p>
泉州是全國第三個金改區,經濟社會轉型升級,防控金融風險也面臨較大壓力。為服務改革發展,2016年3月,泉州市檢察院金融檢察處掛牌成立,福建省檢察業務專家、金融刑法學博士吳美滿從基層院調任處長,配備具有專業背景、辦理經濟罪案經驗豐富的業務骨干。各基層院按照“專案專辦、術業專攻”要求,設立專業化辦案小組或指定專人負責,初步形成市、縣兩級院金融檢察專業機構體系。
為了全面提高隊伍專業化水平,泉州市檢察院多措并舉:邀請專家為兩級院干警作金融風險防控等專題講座;開展金融檢察業務培訓,組織學習大數據分析技術、金融犯罪若干實務問題探討;選派干警到高校進行封閉式培訓,提高精準打擊金融犯罪能力。
一體化模式,“一盤棋”防控金融風險
為維護金融秩序,泉州金融檢察既立足于懲治職能,也著眼于防范措施,在“捕、訴、監、研、防”一體化工作模式下,做足“防”的文章——
開展區域性金融犯罪特點研判。對近年來全市金融從業人員犯罪、非法集資和騙取貸款案件進行全面分析,揭示犯罪成因,提出針對性對策建議,服務化解金融風險攻堅仗。
編發《金融檢察參考》。以“問題聚焦”“案例解讀”“高層部署”“經驗借鑒”等欄目,提供金融法治信息,反映工作動態,為黨委政府當“法治高參”。
發布《2016年度泉州金融檢察白皮書》,介紹全市金融犯罪案件基本情況和發案特點,透析金融犯罪高發、監管形勢嚴峻原因,通過大數據分析把脈泉州金融犯罪動向,提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對策措施,助力金融部門防控化險。
主動牽頭構建檢銀聯動、金融聯席會議、金融犯罪公檢銜接、會簽打擊洗錢犯罪意見、金融犯罪刑民銜接及金融兩法銜接等六項橫向協作機制,“一盤棋”整體推進全市金融風險防范工作。
此外,金融檢察處聯合高校、銀行開展“防范校園貸”主題安全教育活動,增強在校生防范意識,防止“校園貸”成“校園害”;為地方領導干部及各金融機構負責人作“金融風險防控的法治解讀”專題講座,上緊法治金融這根弦。
規范化指導,優化金融生態
“債務人下落不明如何打擊其逃廢債行為?虛假訴訟及虛假租賃如何甄別……”
2016年8月,打擊惡意逃廢債工作初始,泉州市檢察院及時制定《關于打擊惡意逃廢債行為的指導意見》,統一把握法律政策界限;與法院、金融辦聯合發文,暢通犯罪線索移送和查辦通道。截至目前,該市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騙取貸款等惡意逃廢債案件23件37人,提起公訴21件33人。
2016年7月,轄區一些地方惡意透支信用卡詐騙罪高發的現象引起金融檢察處的注意。
犯罪高發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為何同類案件在同一地區處理有差異?金融檢察處進行長達一年的深入調研,形成近2萬字的專題報告。發放信用卡審批不嚴、辦案機關認定數額不規范、證明主觀故意的證據收集不全面等多個問題浮出水面。
泉州市檢察院將調研成果轉化為優化金融生態的具體舉措:向金融主管部門發出檢察建議,加強對各銀行在信用卡制卡、發卡、催卡環節的監管整治。據此,銀監局要求各銀行進行風險排查,50名銀行從業人員被問責,一家銀行對967張有問題的信用卡作降額或停卡處理。在規范司法方面,聯合公安、法院出臺辦理該類案件證據規格,統一執法尺度。(張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