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從五方面打造“楓橋經驗”升級版
浙江從五方面打造“楓橋經驗”升級版
□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
開欄語
剛剛過去的2017年,全國政法機關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深入推進新時代平安中國建設、法治中國建設、政法隊伍建設,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主動聚焦人民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不斷加強和改進政法工作,努力開創新時代政法工作新局面。
今天,本報開設“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專欄,全面展現政法機關貫徹十九大精神的新進展新舉措新成效。
浙江從五方面打造“楓橋經驗”升級版
法制網訊 記者陳磊 作為全國政法綜治戰線的一面旗幟,以“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為核心的“楓橋經驗”正在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黨的十九大以來,浙江省積極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著力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力打造“楓橋經驗”升級版。
在“楓橋經驗”發源地浙江諸暨,“楓橋經驗”正從五個方面升級:
由群防群治向共建共治共享升級。開展靈活多樣的城鄉社區協商民主,發揮村規民約、社區公約的自治自管作用。
由單一調解向多元化解升級。堅持傳統方法和現代方式、基層組織和多元力量“兩個并重”,建立有機銜接、協調聯動、高效便捷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由條塊分割管理向鄉鎮街道形成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四個平臺”治理升級。推進全科網格建設,開展標準化治理,提供人性化服務。
由傳統手段向智慧方式升級。構建“互聯網+社會治理”新模式,推動傳統治理向智慧治理轉型升級,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由注重他律向激發自律升級。逐步打造體系完備、機制健全、運轉有序的公民信用體系,最大限度激發公民自律,夯實基層法治基礎。
為了群眾、依靠群眾,是“楓橋經驗”的核心要義,也是“楓橋經驗”50多年來歷久彌新的關鍵所在。“楓橋經驗”一路走來,碩果累累。2017年7月,“楓橋經驗”作為國家基層治理標準化試點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綜治之路
□ 法制網評論員
綜合治理,是中國特色社會治理模式,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綜治工作走過了30多年不平凡的歷程,創造了中國社會治理的偉大奇跡。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綜治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成就。綜治工作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一手抓保安全、護穩定,一手抓打基礎、謀長遠,不斷創新社會治理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方法手段,防范處置了一大批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增強了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為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7年,是綜治工作取得突出成效的一年,從浙江“楓橋經驗升級版”到安徽“六尺巷”調解工作法;從湖南綜合治理聯勤聯動,到廣東“數據云”精準解決問題糾紛,各地政法綜治部門結合自身特點,遵循治理規律,弘揚優良傳統,把握時代特征,不斷豐富綜治內容,創新綜治形式。在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接見了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提出了新時代綜治工作的新目標、新要求。
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位置更加突出,意義更加重大。相信在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要求下,綜治工作將會創造出更多亮點奇跡,為世界提供社會治理的中國方案。
鏈接 2017年政法綜治工作亮點頻頻
安徽:創新“六尺巷”調解工作法
桐城市人民法院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利用家喻戶曉的“六尺巷”故事,創新“六尺巷”調解工作法,以情動人、以理感人、以法服人,將調解工作貫穿于案件調解、矛盾糾紛調處始終,使得大量訴訟案件以調解和撤訴方式結案、大量矛盾糾紛和信訪事項化解在萌芽階段。
桐城市綜治辦牽頭組建了矛盾糾紛聯合調處中心,市直33個部門在指定科室設立“六尺巷”調解工作室,各鎮(街道)、村(社區)組建“六尺巷”調解工作室、打造“一站式”糾紛解決平臺,最大限度方便群眾、服務群眾。目前,全市建立233個人民調解委員會,實現了“六尺巷調解工作室”全覆蓋。
湖南:創新綜合治理聯勤聯動模式
長沙火車南站地區綜管辦創新綜合治理聯勤聯動模式,打破行政壁壘,打通服務大數據,實行指揮、作戰、服務一體的常態化聯勤聯動工作機制。
長沙火車南站地區綜管辦牽頭,將有鐵地之分、警種之別,互不隸屬、職責不同的10支防控力量整合起來,構建“十位一體”綜合治理聯勤聯動指揮中心。對站區執法和管理力量進行統一調度、統一考核、統一保障。全面整合鐵、地雙方400余個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公安專網、互聯網等信息資源,實現視頻監控全覆蓋;同時暢通了法制審批環節,實現依法及時懲治;制定“出門一把抓,回來再分家”的聯合執法模式,每天組織鐵路、地方公安和城管、運政等駐站執法單位開展聯合整治行動,掃清管理臨界盲區。
廣東:“數據云”精準解決問題糾紛
廣州市天河區車陂街道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創新基層治理方式,依托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和大數據,推進“中心+網格化+信息化”建設,全力保障轄區的和諧穩定,形成了享譽全國的“車陂模式”。
車陂街道在不改變執法主體、不改動執法程序、不增加人員編制的前提下,整合公安、城管、安監、食藥監等行政執法資源,組建“公安+城管+N”的綜合執法大隊,建立“前臺共管,后臺分流”的工作機制,破解了多頭執法、交叉執法、推諉扯皮等執法難題,實現了系統互聯、信息互通和資源同享,將信息化建設成果轉化為平安建設的核心戰斗力。
山東:“雪亮工程”實現監控一體化
2013年起,臨沂市探索建設公共安全視頻監控體系,2015年起全市推行,做到最偏遠的村莊也有攝像頭監控,成為“雪亮工程”的發端地。
臨沂市堅持綜治牽頭、公安負責、部門協作,將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交換共享平臺和綜治信息平臺一體建設,實現了22個行業部門聯網共享;堅持把“雪亮工程”與各領域工作深度融合,構建基層黨建、智慧環保、智能交通、寄遞物流監管等分平臺,加強視頻圖像資源的整合運用;堅持根植于群眾、根植于實踐,圍繞群眾所需開展建設,實現了平安建設人人參與、平安成果人人共享,努力實現城鄉視頻監控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