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檢察機關是如何利用新媒體解決糾紛的
“太感謝你們了,要不是你們的幫助,我們可能就拿不到辛苦掙的錢了!”3月12日下午,新疆博州某建筑公司老板王會真將一面寫有“持正義秉公執法 為民工討薪維權”的錦旗送到博州檢察院民行處副處長周紅燕手中。

王會真(左一)給博州檢察院送錦旗
原來,在2015年8月,王會真作為勞資方接下光伏電站的設備安裝工程,2016年6月工程完工。因工程承包方拖欠工程款80余萬元,導致23名工人工資無法發放。
今年2月11日,王會真的女兒用網名“王婷溫柔T-T”在“新疆檢察”微博留言:“請幫助我們追回賺的辛苦錢吧!”
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新媒體負責人第一時間將該網民訴求@博州檢察,博州人民檢察院新媒體負責人迅速按照《博州人民檢察院網絡輿情引導處置實施辦法》上報院領導,該求助信息被移交到院民事行政檢察處。
博州檢察院民行檢察處副處長周紅燕立即與王會真聯系。由于電話聯系不到王會真本人,她又通過微博與“王婷溫柔T-T”取得了聯系,得知王會真由于工人工資問題,與工人產生了沖突,被警方行政拘留。隨即,周紅燕與公安部門聯系,請公安部門做好工人的安撫工作,并向工人們保證30天內一定解決工資問題。

周紅燕與王會真協商解決農民工工資問題
幾經周折,民行處檢察官從王會真處得知系因資金鏈斷裂無法支付工人工資后,便與工程發包方、承包方聯系,了解到工程款未給付是由于工程存在技術驗收等問題。在檢察官說明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利害關系后,發包方、承包方表示一定盡快將工程款結算清楚。
2月13日,年關已至,農民工沒有拿到工資無法返鄉。周紅燕與王會真協商后,由王會真先借款10萬余元支付十余名返鄉農民工的部分工資,讓他們先回家過年,并且承諾在三月初工程款到賬后優先解決農民工工資問題。
3月12日,王會真撥通民行處的電話,告訴檢察官們,剩余五十萬元農民工工資已打到銀行卡上。
“如今,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可以更加快速地處理糾紛,同時向網民宣傳法律、政策,引導網民從司法角度理性看問題,從而更好地解決群眾的困難。”周紅燕說,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逐漸成為人們交流交往及經商的主要平臺,檢察部門利用新媒體優勢,大大提高了辦案效率。
據了解,目前,“新疆檢察”已通過新媒體處理案件百余起。收到網民反映的問題后,“新疆檢察”根據問題涉及的地區進行分流,地州根據問題的需要,分流到基層院處理,讓當事人足不出戶就可以解決涉法涉訴問題。
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新疆檢察”新媒體負責人覃輝君說:“只要牢牢把握住新媒體的傳播原則,利用好新媒體,我相信案件的透明度、政法部門的公信力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