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政法干警在一線66| 劉爽:戰“疫”中,我們逆行并肩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顏愛勇?通訊員?付曉霞
“目前,返鄉人員是重點,我們再逐一核實具體細節……”“我們一起來,把最后的篩查工作一定做好……”在內蒙古自治區科左中旗公安局疫情防控指揮部,他有條不紊地指揮著海量數據分析工作,為疫情防控實時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這個人叫劉爽。走進“作戰區”,他正在帶領著一幫民警緊張有序地“敲鍵盤、打電話、看數據”。
不用問我,我們也知道,他在和疫情搶時間!?劉爽,男,46歲,滿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一級警督,現任科左中旗公安局黨委委員、警務保障室負責人兼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先后2次被評為全區優秀執法民警,1次通遼市優秀優秀政法干警,榮立個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為了數據準確他“熬紅了眼”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伊始,科左中旗公安局第一時間成立了指揮專班。他主動請纓,毅然扛起“排頭兵”的責任。2月2日凌晨2點,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的燈火在黑夜中顯得格外亮眼。
擔任科左中旗公安局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的劉爽還在情報信息核查辦公室里開展信息數據核查工作。劉爽分管的情報信息職能組肩負著全旗重點返鄉人員的信息處理、核查落地、輿情監測等重要職責。各項信息處理速度和落地關系到疫情防控指揮部對疫情的判斷和防控措施的決策,因此這項工作對于信息核查組的每一個人來說必須做到迅速又要準確。劉爽深知抓好防疫工作每一個細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此,情報信息核查組需要日以繼夜,劉爽也寸步不離。
“在我們情報信息核查組的民輔警都身先士卒,有些是通宵工作,沒有一個在抱怨,核查返鄉重點人員信息時效性很強,民警時常深夜打電話核實情況、匯報數據….所以我必須時時在這個地方,有什么問題可以及時解決、及時處理”?劉爽說。專班成員在他的帶領下,發揚連續作戰、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風,做到了24小時在線接收任務、核查線索,高質量核查梳理1316條重要疫情信息,經他上報的信息差錯率為“0”?;依法打擊編造、散布謠言擾亂公共秩序案件3起3人,最大強度地為阻擊疫情謠言蔓延搶出時間、搶占先機。?他的身影經常在防疫一線戰役打響以后,他既擔心一線執勤的戰友,更放不下的是武漢返鄉重點人員,為此他的心時時刻刻都在懸著。
4天里,他走了16個蘇木鄉鎮和派出所。每到一處,他都仔細詢問一線執勤民警檢查登記、用餐休息、穿衣保暖、個人防護等情況,就像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看到戰友們在寒風中夙夜奮戰、頂風冒雪的站崗執勤,最為心疼的人非他莫屬。
作為一名法學出身的老公安,他時刻不曾忘記自己的老本行,在每一處執勤點都能看到他孜孜不倦、語重心長的從法律角度向大家講解如何處置對拒不配合公安檢查、如何有效防護等知識,他對同行人說“我的戰友,我心疼!為保證全體民警、輔警執勤時的健康、安全,作為警務保障部門負責人劉爽多次安排工作人員與通遼市某醫療器械公司、旗醫療器械企業溝通,確保了執勤一線民警、輔警口罩、手套、醫用酒精、84消毒液的足量供應。2020年1月28日早上他和多家醫療器械公司溝通后,第一時間疫情一線民輔警配備了5000副口罩,3000副手套、1500斤84消毒液、2000斤醫用酒精,確保疫情一線執勤民警自身安全。“今天是西葫蘆炒肉、西紅柿雞蛋還有涼菜、熱湯和米飯”2月3日中午,食堂阿姨把剛炒好的飯菜放進保溫桶里,這時從外執勤回來的交警接過熱騰騰的飯菜說道:“在食堂能吃上一口熱飯熱菜,真的是太好了”。考慮到執勤一線的民輔警第一時間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劉爽告知食堂每天保證24小時有熱飯菜。他說:“堅守在抗疫一線的民輔警非常辛苦,我只想用最擅長的方式為抗擊疫情做力所能及的事為他們提供后勤保障,保證戰友們能吃口熱乎飯。”5分鐘的回家路卻是那么遙遠在這場關乎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特殊戰斗中,劉爽告誡自己絕不辜負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期待。從正月初二到現在,他10多天還沒回過家。他最惦念不忘的還是家里的老母親和他的兒子。人們說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在他的影響下他兒子填寫大學志愿書時候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中國刑警學院。他盡管家住在廣播局小區,離公安局也就不到五分鐘的路程,年邁的母親想念他,卻在疫情期間沒有回過一次家。元宵節給劉爽打了十幾個電話,因召開緊急調度會議他沒有接聽。當他結束會議回電話時,沒說兩句話就聽到母親的哽咽聲。“兒子啊,媽沒什么事,就是想你了,媽媽能理解你,今天是元宵節,給你留著你最愛吃的芝麻湯圓。”劉爽愧疚得流淚滿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