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國與葡萄牙語國家最高法院院長會議在廣州開幕,與會來賓收到的一份重磅禮物,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來的賀信。
3月26日,中國與葡萄牙語國家最高法院院長會議在廣州開幕,與會來賓收到的一份重磅禮物,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來的賀信。
在賀信中,習近平主席對中國同葡語國家的關系及本次會議的意義給予肯定:
此次會議以“挑戰與超越——互聯網時代的司法”為主題,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希望各位代表深入交流、積極探討,努力推進互聯網國際法治,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這不是外國最高司法機關首腦首次聚會中國,也不是習近平主席首次向最高法院院長會議致賀信。2016年5月,習主席就通過賀信向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最高法院院長的來賓致以誠摯歡迎。
在新的時代,世界為什么越來越頻繁地向中國求取司法智慧?習近平主席致賀信的這場司法盛會,釋放了幾個信號?
信號一:互聯網徹底改變了司法!
“互聯網時代的司法”憑什么成為各方聚焦的會議主題?
答案很簡單:“互聯網+司法”正在通往公平正義之路上引發前所未有的革命。

互聯網徹底改變了司法。可以用三個關鍵詞展現這翻天覆地的力量。
第一個關鍵詞是共享。在談論“同案不同判”的時候,很少有人意識到,要取得“鐵板一塊”的裁判結果,實際上要依賴分散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3000余家審判機關。“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即使面對統一的規則、相似的案件,在互相不通聲息時統一裁判也絕非易事。
距離提出問題,但卻絕不是借口。互聯網共享就是對這看似無解問題的最好回應。借助于信息網絡上無處不在、無遠弗屆的信息共享,去中心化的網絡反而形成了裁判結果的中心化。在互聯網時代,司法不僅共享信息,更共享智慧。

第二個關鍵詞是交融。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這也就是說關乎公正的責任原本不應只由司法機關獨力承擔。事實上,當事人難找,證據難調取,判決難執行嚴重影響著人民群眾的司法體驗。
解決司法機關孤掌難鳴的問題,需要用交融撞破豎在職責之前的部門藩籬。互聯網時代,司法干警不再風塵仆仆又無功而返,他們只需輕擊鼠標,證據調查令、協助扣押通知在經辦機關的系統中同步傳送,一起案件的“老賴”自然登上全社會信用系統的黑名單。在互聯網時代,當屏幕上彈出窗口,“我不知道”、“不歸我管”再不是消極不履行職責的理由。

第三個關鍵詞是溝通。在今天,如果誰再拘泥于“法官在判決之外應該閉口不言”,難免被人評價為食古不化。司法裁判不是“價值中立”,而要做到價值引領,要為社會發展構建充溢著社會正能量的規則秩序。要實現這樣的雄心,開展溝通、吸納民意就不是司法機關可有可無的選做題。
互聯網讓人人都是媒體,也讓司法能夠最快最直接地發現蘊含在輿論風向中的人民關切。同時,互聯網也撤去了人民與司法之間一切多余的媒介,在原音呈現之中讓二者第一次真切地面對面。陽光之下,坦率與真誠的溝通能夠消除一切詭譎與猜忌。在互聯網時代,互信前所未有地重要,也第一次不再行蹤縹緲。

效度、力度、速度與溫度,這是互聯網時代為司法獻上的禮物。其惠足以同其民人,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則自有來賓遠渡重洋。
信號二:到中國去!
近年來,中國是葡語國家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也是葡語國家增長迅速的主要出口市場。2017年,中國與8個葡萄牙語國家的貿易額達1175億美元,同比增長29.4%。
從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路上攜手與共,感受到了萬里山海無法阻隔的溫度。

但是,快速增長的經貿關系呼喚更為廣泛深入的司法合作。跨國民間交往的發展,需要兩國司法機關更好解決跨境糾紛、打擊跨國犯罪,提供更穩定、更公平、更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或者更簡略地說,要讓安全與信用成為無論是講漢語還是講葡語的人,都能彼此溝通的話語。
遠隔重洋,各國體量、發展都不相同,開展司法合作可以說千頭萬緒。下一個問題就是,
與會者期待著什么,或者換句話說他們為什么到中國來?
答案既簡單又明確,因為中國的互聯網司法領先全球。

在不少國家還在糾結著法庭中能否拍照時,中國司法的網上公開早已起步。在中國,審判流程信息通過網站、微信等渠道推送,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訪問量達800余萬次;公開庭審一律網上直播,目前已累計直播庭審66萬次,觀看量超49億人次;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文書超過4300余萬篇,訪問量突破136億人次,成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書庫。

在不少國家還在為卷宗傳遞混亂焦頭爛額時,中國司法的網上辦案早已起步。在中國,一張覆蓋3525個法院、10759個派出法庭的法院專網已經建成,由此全國100%的法院實現網上辦案。2017年8月,中國乃至世界首家互聯網法院正式落戶杭州,全部案件在線開庭審理,開庭平均用時僅25分鐘。

在不少國家還在頭痛訴訟門檻過高時,中國司法的網上服務早已起步。在中國,86%的法院建成了信息化訴訟服務大廳,76%的法院開通訴訟服務網,75%的法院開通12368訴訟服務熱線;登錄“法信”平臺,訴訟群眾就能享受到量身定制的法律知識檢索服務。2017年,全國法院通過各類信息化應用,節約群眾辦事和干警辦案時間約30億小時。

正如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評估后得出的結論,在中國,網絡化、陽光化、智能化智慧法院已經初步建成,中國法院信息化整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很多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這樣的成績,怎能不讓異國他鄉的同行們羨慕?
中國與葡萄牙語國家最高法院院長會議的召開,是中國司法影響力的又一次彰顯,更是與會國為中國司法的點贊:贊同中國把脈時代的智慧,贊同中國遠瞻未來的眼光。
不只在司法領域,越來越多的國家形成這樣的共識:
下一步怎么辦?讓我們去東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