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反電信網絡詐騙“銅墻鐵壁”
“殺豬盤”“股票專家”“恭喜你中獎了”“投資穩賺不賠”……近年來,各類電信網絡詐騙案屢見不鮮又屢禁不止。陜西省西安市檢察機關積極履行檢察職能,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努力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以法治力量筑牢反電信網絡詐騙“銅墻鐵壁”。
嚴打·斬斷犯罪“全鏈條”
“這些騙子太可惡了,我辛辛苦苦攢的錢,就這么被騙光了。”小李說起自己被騙的經歷仍憤憤不平。
2019年,大學剛畢業的小李通過網絡認識了“股票專家”小美,在小美的引導下,小李迷戀上了網絡博彩,時常通過入群觀看網絡直播平臺并投資“虛擬數字貨幣”,然而當小李發現自己無法登錄平臺轉出資金時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2019年11月,陜西省公安機關破獲特大跨境電信網絡詐騙案,從菲律賓押解回陜301名犯罪嫌疑人。西安市蓮湖區檢察院應公安機關邀請,先后16次對范某某等71人跨境電信網絡詐騙案進行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取證,就該案犯罪集團的形成、組織分工、發展過程,證據的收集、固定等問題提出意見與建議,為該案的批準逮捕和審查起訴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該詐騙集團層級分明、管理嚴密、分工明確,集團成員按照制定的詐騙腳本將微信、QQ賬號偽裝成‘股票老師’‘助理’‘股民’等虛假身份,誘騙被害人入群觀看網絡直播平臺并投資‘虛擬數字貨幣’,然后通過后臺操作修改平臺K線走勢的方式制造被害人投資虧損的假象,繼而操作平臺崩盤,致使被害人無法登錄平臺轉出資金。”辦案檢察官告訴記者。據了解,2019年5月至9月期間,范某某等72人先后來到菲律賓巴拉望省公主港市參加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集團,針對中國大陸公民實施詐騙活動,該犯罪集團以此方式詐騙犯罪金額達1450余萬元。

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后,辦案組檢察官對全案122冊案卷,千余份不同種類的證據逐一進行審查、核實,嚴把證據關。經過檢察機關的嚴查細審和有力指控,71名被告人全部認罪認罰。主犯范某某、李某某被判有期徒刑十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其他被告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十個月至一年五個月,并處罰金。
“人民群眾對電信網絡詐騙深惡痛絕,我們要依法從嚴精準打擊這類犯罪。”據西安市檢察院經濟犯罪檢察部負責人介紹,自2023年以來,西安市兩級檢察機關共依法提起公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1721件;依法懲治涉電信網絡詐騙關聯犯罪分子,對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等上下游鏈條犯罪案件提起公訴2453人,有效遏制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囂張氣焰。
治理·織密反詐“防護網”
家住西安市鄠邑區的高某,為賺取生活費,陸續向一網友以每張卡每月500元的價格出售其銀行卡5張、電話卡1張共獲利2500元。經查,高某將銀行卡出租后涉及多起網絡詐騙案件,5張銀行卡累計流入金額約180萬余元,已落實被害人12名,累計流入詐騙金額21.8萬余元。之后高某因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被依法批捕。
“非法開戶、販賣銀行賬戶是電信網絡犯罪持續高發的重要根源,危害十分嚴重。”辦案檢察官說到。
西安市檢察機關積極履職,對于案件辦理過程中發現的類型化社會治理問題向有關職能部門和企業制發檢察建議,以強化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社會責任。

據統計,2022年以來,西安市檢察機關已向銀行、電信、物流及行政監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11件。西安市灞橋區檢察院針對加強銀行賬戶開戶風險防控等問題制發了檢察建議,針對注冊空殼公司出借營業執照及對公賬戶為信息網絡犯罪提供幫助等問題制發了檢察建議,臨潼區檢察院針對涉案人員辦理“一人多號”賬戶為境外電信詐騙犯罪集團提供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問題制發了檢察建議。另外,通過制作大數據模型,以科技賦能的方式在空殼公司治理、涉電詐人員信用懲戒等方面發揮檢察職能,有力提升了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活動綜合治理水平。
“感謝檢察機關,我們已經下發監管提示單,進一步加強銀行賬戶開戶風險防控,切實提升案防水平,共同打擊違法犯罪。”某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打擊電信網絡犯罪,同時需要司法機關協同配合。在案件辦理過程中,西安市兩級檢察機關主動對接公安機關和審判機關,對于重大復雜案件充分介入引導偵查,對于法律理解與適用、類案辦理與指導等問題,積極與審判機關座談協商,形成一致認識。2023年以來,西安市兩級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審判機關召開聯席會、座談會80余次,召開兩級檢察機關匯報會、交流會10余次,明確了跨境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事實認定、證據采信、法律理解與適用等困擾一線辦案問題的解決方案,為具體案件的辦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宣傳·增強群眾“反詐力”
“您好,請問您是否有意向報考碳排放管理師,這個證書現在非常火,很多單位都需要這個證書,而且現在報考我們有渠道,可以免考,證書下來之后,我們也可以幫您直接掛靠在相關單位,每年至少能給您賺取二十萬的掛靠費!”……就是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話術騙局,在短短半年間詐騙全國各地100余人,涉案金額高達500余萬元。

為提高群眾防范電信詐騙意識,西安市檢察機關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反詐行動月”專項宣傳與日常宣傳普法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新聞媒體報道以及反詐宣傳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等途徑,開展普法宣傳和防詐教育,西安市未央區人民檢察院編寫《謹防電信詐騙,守護財產安全——電信網絡詐騙手法大揭秘》宣傳手冊向轄區單位發放2000余冊;鄠邑區檢察院創作《謹防“熟人”詐騙,守護財產安全》《年終將至,請守好自己的錢袋子》等在官方微信進行宣傳,不斷提升群眾識詐、防詐、反詐能力。
為提高宣傳預防電信詐騙的精準度,西安市檢察院對辦理的涉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進行系統梳理,分析顯示,近年來隨著電信網絡詐騙的高發,涉及銀行卡、電話卡等上下游犯罪活動大量滋生,大學生、老年人、務工人員容易被利用成為“卡農”。
“網聊交友+帶你投資發大財=詐騙”“刷單躺贏+日進斗金不是夢=詐騙”“航班取消+退改簽需要驗證碼=詐騙”……為了讓群眾更易接受法治宣傳,檢察官還精心編制了反詐公式讓大家輕松識破騙局。
“我前兩天還接到電話說我中獎了,讓我交錢到一個安全賬戶。今天聽你們講解各種騙術,才知道原來是詐騙,幸虧你們提醒,要不然我的錢就要被騙走了!”近日,在西安市檢察院組織開展的反電信網絡詐騙宣講活動現場,一名外來務工人員慶幸地說道。
針對學生、老年人等易受騙高危人群,西安市檢察機關開展重點宣傳、精準宣傳。藍田縣檢察院與藍田縣法院共同在某大學開展了庭審進校園活動,近200名大學生旁聽了一起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庭審;高陵區檢察院在陜西某航天集團公司成立了檢察護企工作室并為企業員工進行反電詐專題培訓。自2021年以來,西安市兩級檢察機關共計開展了各類型反電詐宣傳280余場次,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防范各類型電信網絡詐騙的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