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檢察:以大數據為翼 護古樹名木之安
編者按
今年3月15日,《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正式施行,旨在加強對古樹名木的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是我國首次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應遵守的行為規范,填補了古樹名木保護領域國家層面的法規空白。
在三秦大地的山川河谷、村落城鎮,留存著無數見證歷史變遷的古樹名木。它們不僅是大自然歷經歲月饋贈的瑰寶,更是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珍貴生態文化遺產。據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普查范圍內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其中,樹齡超過5000年的有5株,均生長在陜西。近年來,陜西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檢察職能,通過辦理一系列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有效解決了諸多古樹面臨的生存危機。
精準“問診”?破解保護難題
“陜西地域廣袤,古樹名木數量繁多且分布零散,傳統人工巡查方式效率低下、覆蓋范圍有限,難以全面掌握古樹名木的健康狀況與保護現狀。”3月14日,陜西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高潔說,為突破這一困境,陜西檢察機關積極構建古樹名木保護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在辦案中持續深化檢察大數據應用,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
以陜西省人民檢察院直屬分院辦理的督促保護秦嶺古樹行政公益訴訟案為例,檢察干警在履行職責中發現該案線索,于2021年8月18日立案調查。“為查明秦嶺北麓等地古樹在保護中存在的問題,辦案人員通過運用新媒體搜索、衛星遙感、無人機技術和實地勘查等方式,調取到了秦嶺45.5萬棵古樹名木的基本信息,將‘空、天、地’數據信息融合,搭建類案監督模型?!?月11日,省檢察院直屬分院辦案檢察官惠琳琳介紹道,在排查中,辦案檢察官不僅發現秦嶺北麓、西安市長安區灤鎮街道鴨池口村和內苑村等地古板栗樹群存在個別古樹枯死、人為砍伐問題,還發現西安市長安區東大街道羅漢洞村古觀音禪寺的古側柏等12624棵古樹,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蟲害、樹干折斷等管護不到位情形。
這些問題的精準發現,為后續的保護行動提供了方向。
部門“會診”?凝聚保護合力
發現問題后,如何有效解決成為當務之急。
2021年9月10日,陜西省人民檢察院直屬分院召開專家論證會、公開聽證會,專家、聽證員、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圍繞古樹救治保護深入研討。在聽取專家和聽證員意見后,檢察機關向相關行政部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其嚴格落實古樹管護制度,對古樹枯死、病蟲害等侵害古樹問題依法進行處理。
收到建議后,地方黨委、政府和相關行政部門第一時間與專家會商,研討制定了《古樹管護工作方案》,對全區古樹名木進行年度普查,建立問題臺賬;逐株核定古樹名木養護責任書簽訂情況,針對梳理的18條共性問題及個性問題,向古樹名木管護責任人發送了工作指示函;向所屬街道辦事處下發了保護范圍內垃圾清理督辦單;部署林業站對傾斜、中空、樹勢衰弱的樹木進行支撐、封堵樹洞、防蟲害等工作,每兩天指派專人督促檢查,確保整改工作有序按期完成。同時,申請增加預算,落實日常古樹復壯、填洞、打藥、支撐等費用。
截至2021年11月底,古板栗樹群內的垃圾已經清理,停車場建設工程已經停工搬離,地面恢復成草地原狀。古柿樹群纏繞樹干的鐵絲大部分已經拆除。古觀音禪寺、百塔寺等處遭受病蟲害的古樹已聘請林業部門專家查明病因,加強救治。
對癥“開方”?推動長效保護
階段性成果令人欣喜,但要實現古樹名木的長久保護,還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為從根本上解決古樹名木保護中的深層次問題,陜西檢察機關發揮大數據賦能作用,對古樹名木保護領域的案件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查找案件背后的制度漏洞和監管短板。
惠琳琳告訴記者:“在秦嶺古樹保護工作中,借助大數據搭建的類案監督模型,批量梳理出類案線索52條?!痹诖嘶A上,陜西檢察機關迅速組織人員開展秦嶺古樹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項行動,對秦嶺區域西安、安康10個區(縣)境內古樹名木情況開展走訪排查。行動期間共對古樹保護不力情形立案10件,發出檢察建議11份,保護古樹12959棵。
通過大數據分析,陜西檢察機關發現部分古樹名木存在產權不清、保護責任不明確等問題,導致在出現損害情況時,相關部門相互推諉,無法及時有效進行保護。
針對這一問題,陜西檢察機關通過檢察建議等手段,督促相關行政部門開展古樹名木產權界定和保護責任落實相關工作,推進建立古樹名木智慧化監測系統,完善建立林長制、“一林一警”制、涉林案件“行刑銜接”機制等,古樹保護的長效機制初步得到建立。
2022年4月8日,陜西省人民檢察院直屬分院對秦嶺區域多棵古樹及古樹群開展了公益訴訟“回頭看”。有關行政機關已對出現紅蜘蛛危害的古樹進行了無人機低毒農藥噴灑防治,對古銀杏存在的天牛危害跡象,采用危害孔插噻嗪毒死蜱棉簽施治,對其他害蟲,選取合適位置安裝太陽能殺蟲燈進行誘殺。
2023年6月中旬,陜西省人民檢察院直屬分院對秦嶺北麓長安區古板栗樹群再次進行回訪,平均樹齡逾200年的古板栗樹群已恢復生機,枝葉繁茂。
陜西省人民檢察院直屬分院就秦嶺古樹保護問題向行政部門制發的檢察建議,督促西安古觀音禪寺1400年銀杏樹等近1.3萬棵古樹得到有效保護,獲評最高檢優秀檢察建議書。2023年以來,陜西檢察機關發現古樹名木保護線索28件,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26件,有效保護了古樹名木的生存環境和生態價值。這些實實在在的數據,見證了陜西檢察機關為古樹名木保護作出的積極貢獻。(記者?高虎;通訊員?劉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