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甘寧蒙四地檢察機關共建協作機制 凝聚最大合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
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人民檢察院、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人民檢察院、陜西省定邊縣人民檢察院、甘肅省環縣人民檢察院共同簽訂《陜甘寧蒙毗鄰地區助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檢察監督跨區域協作機制》(以下簡稱《機制》)。
黃河“幾字彎”地跨陜甘寧蒙等省區,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屏障,承擔著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等生態功能。吳忠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薛正儉告訴《法治日報》記者,簽署《機制》,毗鄰地區基層檢察院在聯席會議、信息互通、線索移送、協作互助、個案溝通等9個方面達成共識,為推動解決黃河“幾字彎”陜甘寧蒙毗鄰地區生態環境復雜、治理難度大等問題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也為統籌推進黃河“幾字彎”生態保護與治理凝聚最大合力。
構建四位一體辦案模式
春日的鹽池縣高沙窩鎮王吾岔村草原,草色返青,百鳥歡唱。其中的159.5畝草原兩年前因為挖土燒磚變得千瘡百孔,表土裸露。如今,在檢察機關一體化辦案模式下已恢復如初。
2008年至2014年期間,高某紅等3人擅自占用王吾岔自然村草原用于擴建經營磚廠,致使草原遭到嚴重破壞。2021年9月6日,銀川鐵路運輸檢察院在辦理刑事案件中發現該案線索,根據屬地管轄規定,依法將案件線索移送鹽池縣檢察院辦理。隨即,鹽池縣檢察院對鹽池縣自然資源局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
通過調查走訪,辦案人員得知,2014年5月12日,鹽池縣自然資源局曾對違法行為人作出行政處罰,但涉案區域的草原生態長期未修復,建筑物也未拆除,導致被破壞的草原表土裸露,周邊環境遭受風沙威脅。鹽池縣檢察院隨后發出檢察建議。收到檢察建議書,鹽池縣自然資源局積極督促,拆除了違建廠房,并聘請第三方公司對涉及的區域進行實地調查,編制了草地植被恢復項目實施方案,督促違法行為人對被破壞的草原進行修復。
2022年5月,鹽池縣檢察院對該案開展“回頭看”,邀請人民監督員、群眾代表共同前往現場核查整改情況。經實地查看,159.5畝草原已全部披綠,草勢生長良好。
近年來,寧夏檢察機關不斷深化“刑事打擊+公益訴訟+警示教育+生態修復”四位一體辦案模式。辦理刑事案件的檢察部門受理案件后,第一時間將相關案件線索移送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在共同提前介入引導偵查、補強證據的同時,刑事、公益訴訟部門密切配合,在訊問時向犯罪嫌疑人釋法說理,闡明承擔修復責任、積極賠償對量刑的重要意義,實現案件辦理的“三個效果”有機統一。
建立沙漠生態修復基地
寧夏哈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鹽池縣中部,北接毛烏素沙漠,南靠黃土高原,西臨黃河,屬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寧夏區段重要節點,總面積8.4萬公頃。因設立時間晚,保護區內人類活動較為頻繁,破壞林地、草原等刑事案件時有發生,生態保護與農業農村發展矛盾突出。如何加強檢察監督與林草行政執法協作,降低破壞草原案件發案數,提高居民如何增強保護區內居民的生態環保意識,是擺在檢察機關打響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重要課題。
2024年7月,由銀川鐵路運輸檢察院、寧夏哈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主導,并聯合鹽池縣人民檢察院、鹽池縣林業和草原局共同設立“寧夏哈巴湖沙漠生態檢察公益訴訟保護修復基地”。成立至今,已有4起破壞草原刑事案件、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現場調查、公開聽證、宣布不起訴決定均在當地或基地進行,并邀請相關村委會、村民代表參加,以案普法。
目前,基地沙漠生態保護修復、案例警示教育、生態賠償、勞務代償等各項功能已全部具備,銀川鐵路運輸檢察院協助開展退化林修復工程,已參與種植檸條約4000畝。為檢察機關深度參與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創造了機遇,也踐行了生態環境檢察的初心使命。
區域協作凝聚最大合力
2024年,劉某某、喬某某、孫某某三人在未辦理狩獵證等相關許可的情況下,在禁獵期、禁獵區采用夜間照明、摩托車圍堵、抄網攔截等禁用方式在鹽池縣高沙窩、王樂井等地草原內非法狩獵野兔,共計6次111只,售賣給定邊縣開餐廳的冉某某。經鑒定,劉某某等人非法狩獵的野兔為蒙古兔,屬于野生動物。
鹽池縣檢察院在辦理該案時,充分運用協作機制,將案件線索移送給陜西省定邊縣檢察院,由定邊縣檢察院對居民個人非法收購野生動物監管不到位的問題進行監督。這起案件是鹽池縣檢察院跨區域協作的一個成功典范。
薛正儉告訴記者,在辦理黃河“幾字彎”相關生態案件時,各地區檢察資源的整合至關重要。要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整合辦案力量,改變以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模式,破除跨區域、跨流域重大復雜案件辦理障礙。可以通過召開專題會議、成立聯合專案組,集中優勢兵力攻堅克難。在證據收集方面,對需要跨區域調查取證的,通過協作互助機制,減少調查取證的時間成本和地域障礙,確保案件辦理的質效。
記者了解到,根據《機制》,四地檢察機關原則上每年輪流承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暢通信息共享渠道,對涉及破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荒漠化防治的重要線索、重大輿情、重大案件、主要數據以及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通報、交流,共同研究解決的辦法和措施。發現破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荒漠化防治案件線索時,如不屬于自己管轄區域,將及時移送有管轄權的檢察院,并共同組織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荒漠化防治專項整治行動。(記者 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