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吳起縣不斷推進社區矯正工作深入開展
近年來,吳起縣社區矯正工作堅持“建強隊伍、夯實基礎、依法規范”的工作理念,不斷拓寬思路、強化執法職能、創新管理模式,積極有序推進社區矯正各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確保了社區矯正工作依法、規范、健康運行,為維護基層穩定,構建和諧吳起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加強領導,提升素質,打造三位一體的工作隊伍
(一)加強社區矯正機構建設。2013年4月成立吳起縣社區矯正管理辦公室,屬司法局內設機構,正科級建制;2016年7月建成社區矯正中心投入使用;2017年12月縣委常委會審定成立“吳起縣司法局社區矯正執法大隊”,與“吳起縣社區矯正管理辦公室” 合署辦公,現有人員7人,大隊長1人(主任),副大隊長1人(副主任),工作人員5名。同時給10個鎮(街道)司法所加掛“社區矯正執法中隊”牌子,與司法所合署辦公,司法所所長兼任中隊長,有專職社區矯正執法人員14人(政法專項編),社區矯正工作者20名(公益崗編制),社區矯正志愿者109人。縣財政每年足額保障社區矯正工作經費12萬元,人員經費34.2萬元。
(二)加強社區矯正“三支隊伍”建設。一是建立以司法局、矯正辦、司法所專職工作人員為主體的刑罰執行隊伍,承擔刑罰執行職責,負責社區矯正調查評估、矯正接收、監督管理和矯正解除與終止。二是建立以社區矯正工作者為主體的專業化教育監管隊伍, 用教育、服務促進刑罰執行。
輔助執法人員對社區服刑人員開展思想教育、法治教育、社會公德教育,矯正其不良心理和行為;幫助社區服刑人員解決就業、生活、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利于他們順利適應社會生活。三是建立以社區矯正志愿者為主體的志愿者服務隊伍,為社區矯正專業化幫教提供資源支持。聘請109名離退休法官、檢察官、警官,人民調解員,退休干部,村(居)街道委員會主任作為社區矯正工作志愿者,逐步構建了遍及10個鎮(街道)的志愿者組織網絡,加強了社區矯正社會力量,推進了社區矯正社會化。
(三)強化社區矯正工作者業務培訓。我縣通過形式多樣的業務培訓,不斷提升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執法理念,政治素質、業務素質、法律素質,為開展社區矯正執法工作打下了良好思想基礎。
二、健全制度,規范流程,為工作開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健全社區矯正管理制度。建立社區矯正模塊化管理制度,規范入矯教育和權利義務告知程序,積極開展社區矯正檔案和臺賬規范化建設活動,統一法律文書格式,構建了與刑法、刑事訴訟法和《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相配套的,涵蓋了社區矯正整個流程的制度體系。
(二)完善社區矯正監管教育幫扶機制。建立完善了調查評估、走訪排查、請銷假審批、居住地變更等監管制度,建立個案 分析、心理輔導、心理咨詢、心理干 ?預、風險評估制度。探索執法主體、執法制度、執法場所、執法信息、執法監督“五位一體”執法機制,教育矯正質量不斷提高。
(三)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與公、檢、法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了四部門聯席會議長效機制,有效解決了執法工作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三、打造平臺,夯實基礎,高標準建設社區矯正中心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中心建設,及時召開縣政府常務會、縣委常委會專題研究,調撥政法大樓五樓15間房屋,投資53萬元進行維修改造、購置設備,于2016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心面積 530平方米,設置報到登記室、心理 矯治室、定位監控室、宣告室、警務檢察室等功能室,配備了電腦、身份證識別儀、執法記錄儀等設備,為社區矯正打造了規范化執法平臺。
四、嚴格管理、規范執法,探索社區矯正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了專群結合的社區矯正工作機制, 嚴把“ 五個關口”,有效促進了社區矯正工作的順利開展。
( 一) 規范社會調查程序, 嚴把“ 評估關”。按照
“訪、查、評、審、批”五步工作法,在規定時限開展調查, 并出具調查評估意見書。之后將社會調查評估文書、調查筆錄、證明材料等全部整理裝卷歸檔。確保調查評估程序合法、規范,評估意見全面、客觀。
(二)規范文書人員銜接,嚴把“入矯關”。首先審查文書是否齊全;其次審查社區服刑人員是否報到,確保法律文書、社區服刑人員“雙到位”。然后履行交接手續,及時組織入矯宣告,告知其權利義務、應遵守的法律法規,提高入矯教育質量。
(三)規范教育管理方法,嚴把“矯治關”。按照嚴管、普管、寬管三類管理模式將社區服刑人員分類管理,按照“六個一”工作方法(即入矯當日一次談話、7日內一堂法制課、10日內一次家訪、15日內一次社區服務、25日內一次思想匯報和30日內一次考評)進行管理。嚴格落實“日定位、周聞聲、月見人、季考核、年獎懲”的監管措施,矯正教育質量明顯提升。
(四)規范困難救助措施,把好“幫扶關”。與縣民政局聯合會簽了《關于對困難社區服刑人員實施救助的管理辦法》,制定臨時救助標準,對于需要救助的社區服刑人員,矯正中心確定幫扶責任人,并簽訂幫扶協議書,協調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幫助他們走出人生低谷,安心接受矯正。
(五)規范解除矯正審核,把好“解矯關”。一是確保解除矯正工作程序到位。在矯正期滿前三十日,要求社區服刑人員作出個人總結,司法所根據其在矯正期間的表現、考核結果、社區意見等制作解除社區矯正通知書。二是依法按期舉行解除社區矯正宣告儀式。三是宣告解矯的同時告知安置幫教有關規定,及時與其所在村、家屬溝通,落實安置幫教措施,努力實現社區矯正與安置幫教的無縫對接。
今后,我們將進一步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積極推進社區矯正工作深入開展,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吳起社會經濟跨越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吳起縣司法局 ?劉世臻 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