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石泉:讓司法所長“專”起來?

基層穩則社會安。
長久以來,司法所一直處在社會治理最前沿,是維護社會穩定、服務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陜西省推進司法所體制機制改革啟動以來,安康市石泉縣快速反應,迅速理順機制,全縣11個司法所全部按照副科級規格設置,選優配強人員。3月12日,從各領域擇優選配的11名司法所所長到崗履職。這些新所長履職情況如何?改革中還有哪些新問題?4月2日,記者進行了探訪。
讓所長“專”起來
3月12日8時,從石泉縣司法局優秀年輕后備干部中選任的曾溪鎮司法所所長葉丹,收拾好新的辦公場所,來不及舒一口氣,就立即接手了鎮社治辦工作人員移交的社區矯正定位系統和信息報送群。由于還在疫情防控期間,葉丹通過微信群組織轄區社區矯正對象開展學習活動。
“你們最近表現非常好,要遵紀守法,爭取早日回歸社會。”通過微信,葉丹叮囑社區矯正對象。
與葉丹一樣,全縣11名司法所所長走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將社區矯正工作“拿”在手上。因為社區矯正既是一項刑罰執行工作,也是維護基層和諧穩定的底線工程,容不得絲毫馬虎。
喜河鎮司法所所長張晗是一名90后,此前并未接觸過司法行政工作,經過縣司法局的專項培訓后,很快進入了角色。到崗工作的第一天,他就調解了一起婚姻情感糾紛。
體制機制改革前,我省的司法所作為鄉鎮政府內設機構,執法權限并不明確。此次改革將司法所改為縣區司法局的派出機構,理順了司法行政工作執法權的問題,執法權限和專業素養都更加優化,也大大提升了執法效率。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在所長任職考察之初,我們對專業要求極其苛刻,全縣11名司法所所長不僅要有3年以上基層工作經驗,還需要具備法律專業文憑和長期從事法律工作的硬性條件。要讓這些司法所所長‘專’起來,才能進一步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和法治進程。”縣司法局局長蔡方毅說。
讓所長“忙”起來
具有30多年基層調解工作經驗、年近五旬的朱成是城關鎮司法所所長,也是這批選任的司法所所長中年齡最大的一個。上任之后,他基本都吃住在所里,難得回家。
作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城關鎮人口數量多、項目建設多、社情民意復雜,各類矛盾糾紛層出不窮,傾力調解民間矛盾糾紛就成為朱成工作的重中之重。
幾天前,城關鎮一村民在石寧高速工地打工時不幸死亡,雙方因賠償問題僵持不下。為讓重點建設項目快速推進,朱成先后多次聯合鎮社治辦、派出所、法庭到現場控制事態發展。在朱成不斷說法說理下,當事人逐漸消除了抵觸情緒,同意進行調解。
魏陽所在的中池鎮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中池鎮農村人口眾多,春耕生產大忙時節,土地、家庭、鄰里糾紛時有發生,魏陽總是不厭其煩,趕赴現場進行調解和以案釋法。魏陽說:“司法所對人民調解工作負有指導責任,雖然中池沒有重大矛盾糾紛,但村級調解組織還亟待規范,調解員依法調解水平還有待提高,這些都需要我們進行示范和培養。”
群眾有糾紛都愿意找司法所調解,這讓魏陽感到很欣慰。在基層工作近10個年頭,他始終“累并快樂著”。
讓所長“精”起來
清晨的山霧還沒有散去,熨斗鎮司法所所長胡啟忠早早就趕到辦公室,在他的筆記本上列滿了一天的工作。
“新時期的基層司法行政工作,要求每位干警必須具備精準的業務素質和高度的政治素養,司法所所長既是指揮員,也是戰斗員,不能‘單打一’。”胡啟忠說。
熨斗鎮是個偏遠山區鎮,一些群眾法治意識淡漠。鑒于此,法治宣傳就成了胡啟忠工作的重頭戲,短短時間他不僅跑遍熨斗鎮14個村(社區),還隨時隨地向群眾講法、說法。
3月23日12時,剛在鎮政府為村民代辦申請完法律援助的胡啟忠,又奔赴先聯村的糾紛調解現場。這是一起鄰里邊界糾紛,起初雙方還算冷靜,但隨著各自陳述事情原委,“火藥味”越來越濃,嗓門也越來越大。
胡啟忠進行勸說,并和鎮村干部分頭做工作。他說:“這種情況下,當事人很容易發生沖突,只有臨時變換調解方法,多跑幾趟,多做工作再進行調解,才能成功。”
從先聯村回來的路上,天空突然下起了春雨,這時候胡啟忠接到了一個電話,要對一起涉惡案件進行排查,需要在第二天上午前完成,這顯然是要加班的節奏,但胡啟忠依然笑著面對。他相信只要堅持,基層司法所工作一定會在新時期大有可為。
本報記者成全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