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扶風檢察助力古遺址類文物保護
“在檢察機關的倡導推動下,80名群眾代表擔任當地田野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專員,16處受污損、涂抹的保護文物標志得以修復,多起涉嫌古遺址類文物違法犯罪案件得到及時有效查辦,建立了古遺址類文物保護的法治屏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陜西省扶風縣檢察院作出高度評價。
今年以來,扶風縣檢察院深入貫徹落實陜西省人民檢察院關于開展文物保護公益訴訟監督活動的要求,堅持實施“兩手抓”:一方面依托公益訴訟志愿服務隊伍公開征集案件線索,另一方面在全市范圍內率先采用公開宣告方式送達公益訴訟類案檢察建議,通過以點帶面、建章立制,推動文物保護公益訴訟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該院通過定期、不定期在志愿者工作群內發布重點監督信息,宣傳文物保護的重大意義,呼吁廣大志愿者積極參與文物保護、曝光破壞行為,通過公開征集案件線索的形式,拓寬案源發現渠道。
該院通過社會公開征集和重點調查走訪,發現縣境內的13處省級、33處縣級古遺址類文物保護單位,存在部分文物保護單位未設置保護標志和界碑、未劃定保護范圍,一些文物保護標志上有刻劃、涂抹甚至遺失界碑的現象,還有在部分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內存在違規挖掘、排污等現象。為切實提高文物保護公益訴訟監督權威性和實效性,該院就所發現的相關監管部門未依法履行保護監管職責,致使古遺址類文物保護出現應保未保、應禁未禁、應管未管等問題,通過公開宣告方式,依法及時向相關監管部門發出公益訴訟檢察類案建議7份。
相關監管部門收到檢察建議后高度重視,迅速成立專案專題班子、制定整改修復方案措施,通過政府采購的方式,對16處污損、涂抹的保護標志進行了修補,對缺失、毀損的保護標志重新進行了制作并安裝了保護牌。同時在文物所在的鎮村,經嚴格考察選拔,聘請了80名有責任心的群眾代表,擔任當地田野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專員。
扶風縣檢察院在整改過程中,積極參與、全程跟進,與行政機關良性互動、同頻共振,協調縣委、縣政府辦公室聯合制定了《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通過建章立制,完善全縣田野不可移動文物動態巡查機制和保護措施,將該縣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逐漸步入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良性發展軌道。
(扶風縣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