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敏丹:“考卷”法官眼中的“家庭生態”

“夫妻課堂”上,薛敏丹向當事人講授家庭生活中如何保持有效溝通和處理分歧。
夫妻之間的矛盾,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子里漸漸積累,就像是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如果說起來,可能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事案件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涉及當事人的身份關系、倫理關系和情感因素等方方面面。改變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妥善處理案件,維護婚姻家庭的和諧穩定,這些對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人民法院張家堡法庭法官薛敏丹在負責審理家事案件之后,相繼推出了“婚姻家庭考試卷”“和諧家庭公約”“夫妻課堂”等一系列新舉措,達到了修復感情裂痕、改善夫妻關系、維系家庭穩定的目的。
“婚姻家庭考試卷”準確把握矛盾根源?
2018年2月,由薛敏丹命題的“婚姻家庭考試卷”運用于未央區張家堡法庭離婚案件的審理中。“你與對方第一次見面或約會的時間、地點和情景?”“對方的哪些優點最吸引你,讓你喜歡跟他(她)在一起?”“對方說的哪句話或做的哪件事最讓你感動并記憶深刻?”這些問題都是試卷中的題目。薛敏丹說,夫妻之間的矛盾日積月累形成,庭審時,多數情況下雙方當事人情緒較為激動,都在指責對方的不足之處,而這樣的一份試卷首先能讓離婚的夫妻冷靜下來,考慮清楚再做決定。
法庭審理離婚案件是圍繞感情是否破裂等問題展開,但是由于當事人不具備專業的法律知識和溝通技巧,不能在短時間內將夫妻矛盾全面、有效地向法庭表述,法官也很難在有限的時間里找準矛盾的焦點。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在最短時間內全面了解案件中夫妻雙方在共同生活中的矛盾,薛敏丹采用婚姻家庭考試答卷的方式審理離婚案件。
“試卷”由戀愛回顧、夫妻和家庭矛盾梳理、未來展望三個部分組成。對法庭上受理的離婚糾紛案件中的當事人庭前集中統一進行“考試”,法官能夠在第一時間準確掌握離婚的矛盾根源,并根據矛盾的大小程度,對離婚糾紛案件實行繁簡分流,有針對性地展開調解和審理工作。對于矛盾不大、夫妻感情沒有破裂的,先由人民陪審員進行調解,力爭調和;對于矛盾較大,調解無效的案件,再開庭審理,快審快結;對于夫妻感情尚未破裂的案件,及時判決駁回原告要求離婚的訴訟請求,給當事人留出自行挽救婚姻的余地;對于夫妻感情已經破裂、沒有挽回余地的,由當事人填寫《離婚事宜調查表》,征詢當事人的離婚意愿;對子女撫養、共同財產、共同債務等問題進行調查,并且將該調查表作為案件審判的依據使用,明確了案件的焦點,從而有效地節約了庭審的時間和司法資源。
根據2月份婚姻家庭考試卷的實施和反饋情況,未央區張家堡法庭在3月份召開了家事工作會議,專門對“試卷”中所列的問題進行了完善和改進,并在隨后的案件審理中進行了大力推進。改良后的“試卷”進一步引導當事人回憶戀愛和婚姻中的溫馨場景,梳理夫妻共同生活中的家事分配及由此引發的矛盾,反思在情緒失控時的不當處理導致矛盾加劇的問題,從而肯定和感激配偶對家庭的付出,正確認識自己在婚姻中的不足,并提出改進的措施,達到修復感情裂痕、改善夫妻關系、維系家庭穩定之目的。
自今年2月采用“試卷”以來,已有30余對離婚夫妻參加了考試。2月和3月,未央區張家堡法庭離婚案件的調撤率達到了74.29%,4月份調撤率達到76.47%。薛敏丹說,家是微縮的國,家庭的和諧與否關系著國家的穩定,這也是要進行家事審判改革的原因所在。因此,在處理案件的同時,我們更要注重當事人的情感修復,真正將矛盾進行有效化解,最大限度維護家庭“生態環境”。
“和諧家庭公約”讓愛修復家庭裂痕?
“薛法官、劉老師、陪審員老師,感謝你們讓我們一家三口和好,今天中午我們一定要請你們吃飯!”4月3日,小劉的父母熱情地邀請合議庭成員和心理專家劉躍麗共進午餐。看著他們一家三口臉上洋溢的笑容,大家婉言謝絕了他們的邀請,向他們送上了美好的祝福。誰都想不到的是,這一家三口,在幾個月前還是揮刀相向的父子、頭天晚上吵到半夜的一家人、三個小時前互不理睬的夫妻。
事情要從2015年說起。小劉的母親為了緩解家里的經濟壓力,在外承包保潔工程,因為回款不及時,欠下了不少外債,由于夫妻之間缺乏溝通,這一切小劉的父親并不知情。去年11月,因為債權人上門要賬,導致小劉的父母發生沖突,小劉的父親打了小劉的母親一巴掌,正上初三的小劉沖到廚房拿刀指向父親來保護母親。此后,小劉生活在父母的矛盾里,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小劉的父親起訴至法院,要求與小劉的母親離婚,希望借助離婚讓小劉回歸正常的學習和生活軌道。
通過婚姻家庭考試的答卷分析,薛敏丹發現小劉的父親在外地工作,在家時間較少,夫妻之間溝通不暢,導致小劉的母親對小劉的父親也充滿了怨氣。考慮到小劉的特殊情況,在婚姻家庭考卷的基礎上,薛敏丹為小劉家延伸設計出“你了解孩子嗎”以及“孩子眼中的父母”試卷,希望小劉及其父母能冷靜地梳理和對待彼此之間的情感和矛盾。此外,薛法官還邀請心理專家劉躍麗對小劉及父母進行心理疏導。
通過“試卷”和心理疏導,小劉的父母認識到對孩子了解不足,表示愿意為小劉的健康成長改善夫妻關系。但小劉的母親仍擔心小劉的父親回家居住時會和小劉發生沖突。于是,薛法官遞上了為小劉一家三口草擬的“和諧家庭公約”,公約約定:禁止家庭成員在發生矛盾時采取暴力行為;父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就事論事,不翻舊賬,一次只溝通一個問題;溝通時,要準確、正面表達要求,耐心傾聽,不要使用尖刻的語言;心里有氣不能砸東西,如果要出氣,只能吃東西,實在手癢就只能砸枕頭;有過錯方立刻道歉,無過錯方在對方道歉后予以原諒;及時肯定、表揚、感激對方的付出;家人多花時間在一起,增進感情和交流。
薛法官希望一家三口能遵守約定、和平共處。小劉的父母和小劉均表示同意,并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在心理專家的引導下,小劉的父親用力地擁抱了兒子,小劉的母親也激動地上前擁抱,小劉一直繃著的臉終于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薛敏丹介紹說,一個理想的家庭,不是不發生矛盾和沖突的家庭,而是具有緩解沖突、解決問題、修復感情能力的家庭。案子一經法院受理,就像病人進了重癥監護室一樣,雖然已病入膏肓,但醫生一定會想方設法采取各種措施挽救病人。法官和醫生一樣,會采取多元化解矛盾的方式,引導當事人正確面對矛盾和分歧,并積極、妥善地處理矛盾糾紛。
可是,在調解和好以后,當事人之間會不會又因為溝通不善、情緒激動、矛盾激化而重蹈覆轍呢?這需要當事人自我約束。而“和諧家庭公約”就是提醒當事人進行自我約束和互相監督的,約束他們不要再觸碰“紅線”。
目前,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制作了三份“和諧家庭公約”,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夫妻課堂”讓當事人學會“經營”婚姻與家庭?
自2月實行“婚姻家庭考試卷”至今,已有30余對夫妻參與了答卷,薛敏丹通過對答卷的對比、分析、研究發現,離婚的根源均是因為夫妻溝通不暢,而處理分歧和矛盾的方式不當,又加劇了矛盾的激化。為此,她通過系統學習夫妻關系方面的知識,請教心理學和心理拓展研究專家,結合自己的經歷及感悟,為離婚糾紛案件的10對夫妻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夫妻課堂”。該課堂圍繞“保持一個心態”(空杯心態)、“認識兩個不同”(婚姻與愛情不同、男與女不同)、“掌握三個技巧”(溝通、化解沖突、情緒控制)、“達到一個目的”(經營婚姻家庭)四個方面進行,結合團體心理拓展游戲,取得良好效果。
4月20日,10對夫妻準時來到法庭。在授課之前,薛敏丹為當事人播放了未央區法院民一庭林娜法官專門制作的離婚對孩子影響的視頻。一幕幕帶有沖擊力的畫面、一句句扎心窩的話語,直抵大家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讓當事人思考是否真的應該離婚。通過觀看“鱷魚愛上長頸鹿”的繪本故事,回憶雙方在戀愛時的忐忑和美好,學習鱷魚和長頸鹿在婚后為適應彼此所做的努力,思考他們如何通過解決分歧,最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在“夫妻課堂”開講時,為了緩和當事人對夫妻情感的憂慮和來法院的壓力,薛法官通過小游戲活躍課堂氣氛。她通過講述老禪師倒茶的故事,告訴當事人保持“空杯心態”,即只有清空婚姻里的所有不悅,才能輕裝上陣,享受一生只有一次的生命。之后,她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強化當事人對“婚姻需要經營”的認知,引導當事人正確表達內心感覺,引導大家在發生沖突時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采取正確的處理方式解決沖突。讓隊員通過一捆繩子和互相協作取出“禁區”內“核彈”的游戲,體驗“方法比問題多”的真正含義。
“參加這個課堂,學到了不少東西,最主要的是讓我懂得了以后應該怎樣過好日子,法官為我們做了這么多事情,心里特別感激。”當事人薛某笑著說道。(記者趙官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