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53歲第一書記老曹下鄉記

在眾多被委派到基層的80后、90后“第一書記”中,公安出身的曹林剛顯得有點特別。特別,是因為他是個60后。這位從警32年的老民警面對組織委以的重任,扎根基層,一心為民。“既然來了就要發揮作用,造福于百姓。我最怕村民說,第一書記來與不來都一樣。”
只要百姓找上門 無論如何都要幫
曹林剛是1965年生人,從警校畢業后一直在公安系統工作。從警32年以來,在交警、治安、刑警等部門均任過職。目前是公安寶塔分局黨委成員、副局長。
2017年9月,曹林剛接到組織部門通知,到寶塔區臨鎮付家灣村擔任“第一書記”。上任當天,53歲的他將自己的微信名稱改為“鄉下人”,下決心扎根基層,從此,“抓黨建、促脫貧”成了曹林剛肩膀上的重擔。“基層村務工作與公安工作千差萬別,但本質上都是為民服務,只是在一些具體的工作,需要轉換角色來適應。”9月3日,上任的第二天,曹林剛就在付家灣村干部的陪同下,挨家挨戶走訪群眾,實地了解村情。
得知村上來了位第一書記,付家灣村貧困戶劉愛珍找上門來。“我們家的窯洞因為下雨的緣故,一直在掉泥皮,曹書記能不能給我想想辦法解決?”面對這第一位來反映問題的村民,曹林剛想著無論如何都要幫村民解決問題。找工人給劉愛珍家的窯洞做了處理,總共花去5000元,爭取來2000元補助,其他的費用是曹林剛個人墊資的。
村民任振漢今年67歲,幾年前兒子出意外不幸離世,老兩口艱難度日。“曹書記來了之后,只要向他開口,大大小小的問題他都想辦法幫忙解決,弄得我現在都不好意思再開口了。”為了解決任振漢和其老伴的產業脫貧問題,曹林剛鼓勵兩人養豬,去年養了3頭,今年養了4頭豬,明年還計劃繼續擴大。“大家這么幫我,我也要自己往上爬。”任振漢告訴華商報記者,曹林剛來了付家灣以后,真的是出了大力,給村民辦了實事。
村上的殘疾人出行不便,曹林剛向市區兩級殘聯協調來4把輪椅;老人平時沒有活動的場所,村委會就建起了活動室、圖書館,供老人休閑娛樂;結對幫扶的干部生病了,他就主動幫扶貧困戶……“說起來都不是什么天大的事,卻幫村民實實在在解決了很多困難。”村民說。
為村民謀福利 到哪都能拉下臉
付家灣村下轄兩個村民小組,全村共200戶620人,在冊貧困戶5戶10人,其中只有一戶有勞動能力。2017年人均收入10100元,產值突破800萬元。通過前期實地調研,曹林剛認識到,付家灣村底子基礎較好,最主要的問題不是如何脫貧,而是急需組建一個過硬的村兩委班子。
在今年的換屆選舉時,付家灣村嚴格按照“五選八不選”,全面完成村級班子換屆選舉。村上的大小事務要通過召開會議商議決定,充分聽取大家的意見。班子成員經常性談心交流,大家互相監督著做事。“只有一個團結的班子,才會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發揮基層組織的最大作用。”該村村支書李軍說。
除了玉米等傳統種植業,付家灣村主要以棚栽種植業和蘋果產業為主導。曹林剛到任后,通過多方協調,實施了農田灌溉工程,已建成一套小高抽灌溉系統,可灌溉農田200余畝。今年又給村里爭取到淤地壩治理項目,計劃投資50萬元,已勘測完畢即將實施。“這么大年紀了,再到各個部門去爭取項目和補助,其實還有點難為情。但我是為村民謀利益,不是為了我自己,所以去哪里都能拉的下臉來。”曹林剛說。
帶動全鎮干部工作活力 是年輕人學習的好榜樣
對于基層發展來說,公安系統很難發揮經濟幫扶作用,所以相對來說沒什么優勢。“如果在產業經濟領域難以發揮作用,那就在平安鄉村建設方面想辦法。”隨后,在曹林剛的帶領下,付家灣村利用黨員活動室,高標準建設了一間村級警務室,警務室由村治安巡邏隊輪流值班,并配備了警用防爆器材。
付家灣村緊靠延壺公路,過往車流量大,存有安全隱患。圍繞平安鄉村“十個沒有”建設目標,曹林剛協調8萬余元資金,為村上安裝了一套高清視頻監控系統,總共安裝了16個視頻探頭,覆蓋了過境道路和全村主要路口及區域。此外,曹林剛還“入駐”全村兩個微信群,經常向村民普及法律常識,宣傳典型案例。“以前村上治安情況較差,打架斗毆是常有的事,現在不僅村上的打架斗毆情況杜絕了,就連日常爭吵也少見了。”李軍告訴記者。
“曹書記到付家灣以后,其敬業精神和為民情懷不僅影響了付家灣的村民和黨員,也帶動了全鎮干部的工作活力。”臨鎮鎮人大主席王生海告訴記者,曹林剛在下派的90多名第一書記中,年齡應該算比較大的。但是到村上以后,卻能扎根基層,深入群眾,為民謀利,是值得年輕人學習的好榜樣。
“當第一書記這一年來,可以說是費了老勁兒了。”曹林剛坦言,但只要是村民找,來都要想辦法解決,“我最怕村民說第一書記來與沒來都一樣”。9月21日,采訪當天中午,付家灣村幾位村民攔住曹林剛,執意將印著“扶貧幫困 情系百姓”等字樣的錦旗送給曹林剛,以示感謝。 華商記者 楊海 賀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