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小馬:警心賡續 薪火相傳
“票價低廉”“逢站必停”,安康開往達州的6065/6次列車是大巴山里鐵路職工進出的唯一“綠色通道”,戶外溫度高達40℃,車內溫度超過41℃,馬金明父子冒酷暑、頂烈日,守護著旅客平安出行。

這是不一樣的一天,從警35年的老馬即將結束警營生涯,接過接力棒的小馬——馬駿銳利用休假時間陪父親最后一次值乘。

“乘警這工作主要是勤問、勤查、勤巡視,你走動得多,各種案子就少了。”這是馬金明對兒子的諄諄教導。八節車廂,每節都傾注著老馬的青春與心血,汗水濕透的不僅是警服,更是馬金明父子對鐵警事業的熱忱。


暑期帶娃出行多,孩子的安全是重點。大竹園、紫陽、高灘、巴山……每到一站,馬金明總是提前等在車門口,第一個下車,主動幫助后面下車的旅客抱娃、拎包,累得滿頭大汗。馬俊銳有些心疼,老馬卻說,將心比心,你把他們當朋友,各類事情處理也就容易多了。

中午12點多,列車即將到達巴山小站,馬金明父子接到緊急求助:一旅客由于帶孩子匆忙趕車,將裝有戶口本和存折等貴重物品的背包遺忘在安康站候車室了。
大山里信號時有時無,但老馬還是及時與安康站派出所的同事取得聯系背包找到。
考慮到失主家在巴山鎮出行不便,當天也沒有去安康的火車,通過協調,老馬將背包車遞至巴山站后交由警務區民警,由警務區民警交還。
列車就是一個流動的“小社會”,有困難找警察,這是行在囧途的旅客,對警察最厚重的一份信任。

熱心和旅客們拉著家常,耐心向旅客答疑解惑。最后一次值乘,老馬也如往常一樣認真細致。返程時途經紫陽車站,列車長為馬金明父子拍了張合影,算作是和工作多年的線路、列車告別。

“這是我第一次和父親穿著警服合影,也是我第一次體驗父親的工作,最大的感受是責任和擔當。”
“擔當”二字是馬金明作為父親的濃縮。12年前小馬的母親被查出癌癥,面對病危通知書,老馬一個人扛下了全部壓力,為方便往返照顧家里,他申請調到乘警崗位,值乘6065次列車。12年里,老馬在工作上一絲不茍,調休期間跑遍了全國幾十家醫院,試過各種輔助療法,幫愛人控制病情。他每天5點起床,準備好一天的飯菜,帶愛人到江邊做養身操后,再匆忙趕去值乘。在這種堅持與擔當下,小馬母親的身體逐漸好轉。小馬和姐姐也先后參加工作,這個家逐漸走出了困境。

成為像父親一樣有擔當的警察,是馬俊銳報考警校的初衷。聽父親傳授值乘經驗,陪父親最后一次值乘。他接過了父親遞過來的這一責任的接力棒,更把父親這份擔當牢牢記在了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