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口,他站成一枚“釘” ——記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長安大隊民警魏寧
這是一個路口,和城市街頭無數個路口一樣,人來人往,車流如織。這是魏寧工作的地方,34年,數不清的白天黑夜,他一直守在這兒。
4月16日,天色漸黑,西安市長安區西部大道與北長安街十字路口,魏寧穿著警服跑前跑后,忙著疏通車流、引導行人。
魏寧是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長安大隊執勤一中隊負責人。自打1991年穿上警服的那天起,他就像一枚“釘”,牢牢把自己“釘”在馬路上……
“釘”的硬度
“交警工作要干好,眼疾手快腿要勤。”1995年,當22歲的魏寧第一次把這幾個字寫在工作筆記本扉頁時,他還不知道,這幾個字會成為他今后30年工作的座右銘。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1996年,為了提高指揮手勢的精準度,魏寧自創“吊磚訓練法”——手腕綁繩、下端懸掛磚塊,每天兩小時定型訓練。這套看似簡單的訓練方法,讓長安大隊連續12年包攬支隊手勢比武冠軍,魏寧帶出的徒弟也多次在比賽中摘得“標兵”稱號。在魏寧看來,交警的手勢不僅是交通指令,更是城市文明的“無聲語言”。
“每次一有事故發生,魏寧都火急火燎地奔著去!”同事溫新峰說。
2020年7月2日,西安市長安區下了一場大雨,西部大道與靖寧路十字積水嚴重。魏寧帶領隊員在積水中指揮交通,幾個人分工有序,指揮到位,像“活標桿”一樣,為車輛通行導航。
“多虧了魏隊長,他就像一幅移動的‘長安路況地圖’,將每條街道的路況都刻在腦中,及時保障救援車輛通行。”長安大隊執勤一中隊民警李希奇說。
長安區是西安市發展最快的區域之一,車流量年均增長15%。如何讓道路更暢通?魏寧常常在思考。
2021年西長安街改造期間,施工導致早晚高峰擁堵嚴重。魏寧經過反復調研,提出“非機動車道臨時改為公交專用道+周邊道路單循環”的方案。
“行得通嗎?”
“會不會越指揮越亂?”
……
研討會上,大伙兒爭得不可開交,有人覺得這是個好法子,有人覺得行不通。
“咱們轄區車流多、人流多,這個方案我覺得可以試一試!”就在大家爭得面紅耳赤時,大隊長李冰一錘定音。
緊接著,大家開始忙了起來,細化方案、優化路線、設置路標……隨著方案一一落地,早高峰擁堵時間縮短了22分鐘,群眾投訴量下降40%。
魏寧的電腦里存著上百個交通流量分析模型。轄區每一條道路的通行特點、每一個信號燈的配時方案,他都爛熟于心。
當年的小魏如今成了老魏,但是在他的證書里面,歲月沒有虛度,付出已被銘記。在魏寧的書柜里,放著好幾摞紅艷艷的證書:“全國公安機關成績突出個人”“全省人民群眾滿意的政法干警”“五一勞動獎章”……
今年,魏寧已經52歲了。“五一”前夕,魏寧的妻子李娜趁著周末把這些證書拿出來曬曬太陽。“這些可都是我家老魏的寶貝,他看得比命還重,我可得給他保管好。”李娜一邊擦著證書,一邊打趣道。
“釘”的溫度
如果說,專業素養是“釘”的硬度,那么,熱心為民就是“釘”的溫度。在魏寧的交警生涯里,他總是無私地幫助他人,留下了許多感人的瞬間。
西安每到秋天,雨水就比較多,路面容易積水,進而影響車輛通行。那是2021年9月6日,雨下了好幾天,長安區潏河路發生嚴重積水,因路段低洼,有群眾被困水中。當時,有人向現場指揮員魏寧求助,稱有家長和兩名小學生被困一輛黑色的轎車內,車輛現漂浮在水中。此時,中隊民輔警都在其他點位救援中。
危急時刻,魏寧獨自蹚進積水中,把救生衣讓給受困家長,自己一手一個抱起兩個孩子,將他們轉移到安全地帶。事后被問及是否害怕,他說:“那時候只想著,快一秒,就多一分希望。”
不僅僅是水中救援,交警還要隨時面對各種突發狀況。
2025年4月8日18時,正在執勤的魏寧接到報警,稱有一歲女童嚴重燙傷。
魏寧立刻帶人趕赴北長安街與韋曲北街十字。當時,孩子生命體征微弱,魏寧果斷開啟警燈、拉響警報,改用鐵騎緊急送醫。原本需要40分鐘才能到達的路程,僅僅用時15分鐘,就將孩子送達西北婦女兒童醫院曲江院區,女童得到了及時救治。
這段視頻在網絡傳播后,感動百萬網友,大家紛紛點贊:“這就是中國交警的速度。”
“釘”的承重
在同事眼里,魏寧就是一個“鐵人”,冬天夜里值班,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夏天日頭大,他和同事一天到晚都在路上執勤,忙起來飯都顧不上吃。
2020年,正值“五一”前后,到西安旅游的人多,車流量增大。魏寧不敢休息,連續工作4個月未休假。為此,大隊給他發出建隊以來首份“強制休假命令”。
2021年5月17日,因長期超負荷工作,魏寧突發心臟不適,被強制送醫治療。可手術后僅5天,他又悄悄回到崗位。聽說此事后,大隊領導氣得拍桌子:“我就是綁,也要把他綁回醫院!”那幾天,魏寧都是躲著領導走,一天到晚都在街面上。“我自己的身體,我清楚。真撐不住了,不用領導找人綁,我自己就回醫院了。”魏寧說。
“34年,我們家沒有過過一個團圓年。小孩出生他不在場,孩子高考他也沒送過,家長會更是一次沒有去過。剛開始,老師和同學都以為我家娃沒有爸爸呢。”這些年李娜沒少抱怨。
妻子雖然嘴上抱怨,但對魏寧比誰都上心。孩子上學、老人生病、家里的活、外頭的事,她都打理得井井有條。
“多虧了家人的支持,我才能踏踏實實工作。等退休了,我就一天24小時圍著他們轉,到時候可別嫌我煩。”4月15日,說這話的時候,魏寧嘿嘿一笑。
眼下,長安區西部大道與北長安街十字路口的那棵梧桐樹又冒出了新芽。站在這棵陪伴了自己34年的梧桐樹下,撫摸著樹干,魏寧說:“樹越大,越能遮陰。我希望自己能像這棵樹一樣,守好崗位,為所有交通參與者安全出行做點事、盡份力。”
立夏時節,天氣多變。在川流不息的路口,魏寧依然站得筆直,像一枚永不生銹的“釘”,牢牢釘在城市的交通命脈上。(記者?惠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