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開展高質量的調查研究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促進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帶頭深入調查研究,撲下身子干實事、謀實招、求實效。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黨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線,都要求我們的黨員干部必須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調查研究,深入基層“望聞問切”發現問題,扎實調研解決問題。做好調查研究是黨員干部的必修課,黨員干部要注重開展高質量的調查研究,進一步提高運用黨的創新理論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探索新規律的能力。
高質量的調查研究需要實事求是、研以致用的正確態度
調查研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樹立求真務實的作風,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錯誤的勇氣。在調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實事求是,不只是認識水平問題,而且是黨性問題。只有公而忘私,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堅持實事求是,最基礎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實事”,就是了解實際、掌握實情。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對實際情況做深入系統而不是粗枝大葉的調查研究,使認識、行動、決策符合客觀實際。
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真正做到研以致用。正所謂“文可載道,以用為貴”。調研的選題必須緊扣現實工作需要,出發點是為黨委、政府工作提供所需的對策建議,落腳點是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高質量的調查研究需要科學嚴謹、與時俱進的工作方法
傳統調研方法和現代調研手段相結合。我們黨有著豐富的調查研究經驗,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調查研究方法,如召開調查會、研討會和走訪調查、蹲點調查、典型調查、實地考察等。在數字經濟和傳統經濟深度融合的新時代,調查研究方法也要與時俱進,進一步拓展調研渠道、豐富調研手段、創新調研方式,學習、掌握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進調研方法,如問卷調查、統計調查、抽樣調查、網絡調查等,進一步提高調研的效率和科學性。
宏觀調查與微觀調查相結合。宏觀調查認識的是事物的全貌,具有整體性和綜合性的特點,而微觀調查認識的是事物的局部,具有具體性和深刻性的特點。只有宏觀調查而沒有微觀調查,對于事物的認識就會帶有表面性和模糊性;反過來只有微觀調查而沒有宏觀調查,對事物的認識往往又會導致破碎和片面。只有把二者有機統一起來,才能使調查研究系統而又細致,全面而又深刻。
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定性研究是從紛繁復雜的事物中探尋其本質特征和要素,以判斷事物性質為目的的社會調查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多具有概括性和概貌性。定量研究就是運用數學工具和數學方法把握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進而把握事物的本質及其發生、發展和消亡的內在規律,使得調查研究的科學性大大增強。鑒于客觀事物本身無不包含著質和量兩個方面,社會調查研究需從定性出發,經過量化過程,再返回到定性。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有助于我們深入、準確地認識社會現象和社會事物。
分析與綜合相結合。分析是把有機的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而分別進行研究的方法,而綜合是在分析的基礎上從整體和相互聯系的角度去認識調查對象的各個部分以及由各個部分構成的整體。分析與綜合是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和思維運動過程,這個過程簡化為一個公式,就是“綜合—分析—綜合”。前一個綜合是初步的綜合,是研究的起點;后一個綜合是高層次的綜合,是研究的結果,是對調研對象形成全面而又深刻的認識。在調查研究的整個過程中,經過多次分析與綜合,把認識推向更高的階段,以取得高質量的調查研究成果。
高質量的調查研究需要規避誤區
調查研究的觀念誤區。有些黨員干部不重視調查研究,對調查研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滿足于看材料、聽匯報、上網絡,坐在辦公室關起門來作決策。有的自認為熟悉本地區本部門情況,對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問題反應不敏銳,對形勢發展變化提出的新課題新挑戰應對不得力,憑經驗辦事,忽略量變到質變的發展規律。凡此種種,嚴重影響決策的科學性,妨礙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也損害領導機關、黨員干部的形象。
調查研究的盲目性誤區。選準調查研究的課題之后,擬定調研提綱至關重要,腦子里沒有問題去搞調查,就會搞得沒有邊際。軍事上有句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在實際調查研究中,很多調查研究者實施調研前缺乏充分的準備和設計,導致調查研究效率低下,不能獲得有價值的一手資料。擬定調研提綱不是主觀主義,而是對調研總體目標和輪廓的設想,隨著調研的逐步深入,提綱內容要根據實際進行一定的修改。
調查研究的形式主義誤區。開展調查研究,為的是深入實際、了解實情、破解難題。調查研究不能搞浮光掠影、人到心不到的“作秀式、蜻蜓點水式”調研,不能滿足于走馬觀花、淺嘗輒止。不能搞做指示多、虛心求教少的“欽差式”調研,把深入基層當成“俯瞰”基層。各級干部要多到基層調研,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向群眾學習,真正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不能搞自主性差、喪失主動權的“盆景式”調研,調研過程“被安排”,調研內容“被設計”,真正存在的問題被掩蓋,應多看一些沒有準備的地方,多尋找一些直面群眾的機會,多用一些蹲點調研、解剖麻雀式調研等“笨”辦法,才能更加準確、全面、深入地了解情況。不能搞到工作成績突出的地方調研多、到情況復雜和矛盾突出的地方調研少的“嫌貧愛富式”調研,而是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接地氣、通下情,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進的地方去總結經驗,又到困難較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攻堅克難,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
只調查不研究誤區。有的黨員干部下基層,只調查不研究,導致調研結果事倍功半,甚至造成無效調研。黨員干部要充分認識到,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問題,調查結束后一定要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把零散的認識系統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質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新時代新征程迫切需要通過調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找到破解難題的辦法和路徑。調查研究作為我們黨的傳家寶,每一名黨員、每一位干部,都要練就調查研究的“真功夫”。回顧我們黨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時候全黨從上到下重視并堅持和加強調查研究,黨的工作決策和指導方針符合客觀實際,黨的事業就順利發展;而忽視調查研究或者調查研究不夠,往往導致主觀認識脫離客觀實際、領導意志脫離群眾愿望,從而造成決策失誤,使黨的事業蒙受損失。黨員干部要深入實踐“望聞問切”,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真切感知經濟社會實際運行情況、人民群眾所思所盼所憂,通過研以致用的調研實效助力實現高質量的治理決策,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共陜西省委黨校?康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