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設美麗陜西貢獻檢察智慧和力量 訪陜西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王旭光
近年來,陜西檢察機關胸懷“國之大者”,貫徹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全面強化生態環境檢察工作,為美麗陜西建設提供了有力檢察保障。
近日,《法治日報》記者就陜西在生態環境檢察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如何開展生態環境檢察改革等,采訪了陜西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王旭光。
開展生態環境檢察改革
記者:近年來陜西生態環境檢察工作取得的成效有哪些?
王旭光: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也是檢察機關服務大局的重要著力點。陜西檢察機關牢記“國之大者”,以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生態環境檢察格局為主線,開展生態環境檢察改革,緊緊圍繞守好黃河流域、秦嶺區域、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區“三大屏障”,助力打好污染防治、“三北”工程兩場攻堅戰,服務扎實走好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之路,以生態環境檢察職能、機構、機制、規則、隊伍“五位一體”專門化為抓手,全面強化生態環境檢察工作,為美麗陜西建設提供高質效檢察服務和保障。
2021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共起訴涉環境資源犯罪2257人;辦理民事、行政案件325件;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4545件。通過監督辦案督促修復被污染、破壞、違法占用的林地、耕地、濕地、草原1.57萬畝,消除污染隱患及治理恢復被污染水域面積486畝,清理生活垃圾和固體廢物36萬噸?!扒貛X生態檢察衛士”被評為全國優秀檢察文化品牌,“以法律監督利劍守護秦嶺綠水青山”入選陜西第二屆“十大法治事件”,16起案件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典型案例。
記者:剛才提到生態環境檢察改革,請談談陜西檢察主要有哪些好的做法?
王旭光: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是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關鍵時期。陜西檢察機關堅持以改革“破冰”引領發展“破局”,努力提升生態環境檢察專門化水平,聚力提升法律監督質效。一是組建專門檢察院。開展跨行政區劃檢察改革,設立秦嶺北麓、秦嶺南麓、關中平原、陜北高原地區4個專門檢察院,由省檢察院直屬分院作為上一級檢察機關履行相應訴訟職責,形成“兩級五院”跨區劃檢察組織體系,對涉及生態環境保護的跨行政區劃案件實行集中管轄,實現南至秦巴山區、北至黃河“幾字彎”的全省地理和行政區劃全域覆蓋。二是完善監督機制。推動構建跨區劃檢察院集中管轄與區劃檢察院地域管轄相輔相成、一體履職的法律監督工作機制,對于區劃檢察院不便履職、怠于履職或履職不到位的,由跨區劃檢察院直接監督或接續監督。自2022年12月掛牌辦公以來,跨區劃檢察院共摸排案件線索116條,立案82件,提出檢察建議94件。三是推進數據賦能。設立陜西省檢察院生態環境檢察指揮中心,實現案件線索“一網匯集”、重大案件“一網交辦”、辦案資源“一網調度”。自2022年12月指揮中心試運行以來,協調省秦嶺辦、省司法廳、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等移送信息26.2萬條;指揮中心試運行以來,三級檢察院共登記受理線索信息255件(含省院交辦147件),立案195件。
謀劃推進“集中統一履職”
記者:全省生態環境檢察工作會議多次提到“集中統一履職”,在這方面陜西檢察是如何謀劃和推進的?
王旭光:生態環境案件具有高度復合性、專業技術性特點。陜西檢察機關遵循生態環境修復保護規律,以生態環境檢察專門化為抓手,推進集中統一履職,強化系統、綜合司法保護,實現刑事追究、行政監督、權利救濟、公益保護并舉。
專業的事情,必須由專門機構來干。為此,我們在省、市、縣(區)推動建立生態環境檢察專門機構。在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加掛“生態環境檢察部”牌子,統一指導全省生態環境“四大檢察”案件辦理。在市檢察院組建生態環境檢察辦公室,集中辦理生態環境檢察業務。縣(區)檢察院根據生態功能分區和環境系統保護需要,組建生態環境檢察辦公室或辦案團隊,歸口辦理專業性較強的生態環境檢察案件。
抓好生態環境保護,關鍵在人,迫切需要一支專業化的生態環境檢察隊伍。這幾年,我們積極引進環境法學專業人才,組建由全省295名業務骨干組成的生態環境檢察人才儲備庫,建成全省生態環境檢察咨詢專家庫,聘任特邀檢察官助理347人,形成“智慧+”生態環境檢察專家力量平臺。
生態環境檢察案件類型多元,跨越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訴訟門類,必須融合履職提升監督質效。為此,我們推動“四大檢察”融合發展,統籌適用三大法律責任,規定生態環境檢察統一履職范圍,明確集中辦理污染環境罪等16種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案件,環境污染責任糾紛等4大類17種民事檢察監督案件,生態環境、林業、水利等行政檢察監督案件,以及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努力提升生態環境檢察監督辦案質效。
匯聚生態環境保護合力
記者: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陜西檢察是如何發揮檢察職能匯聚生態保護合力的?
王旭光:生態環境治理,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這方面,檢察建議能夠發揮獨特作用,有效助推生態環境系統性保護治理。陜西省委政法委、省委依法治省辦已連續3年召開檢察建議辦理工作推進會,并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檢察建議辦理工作 促進社會治理法治化的意見》。陜西在實踐中形成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司法保障”的檢察建議辦理社會化工作格局,被最高檢以“陜西方案”在全國推廣。
陜西生態環境檢察的成效,離不開各級司法機關、行政機關的通力協作和配合。全省三級檢察院與法院協調聯動,共同發揮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效能;與行政機關建立溝通協調機制281個,與監察機關建立協作配合機制78個;省檢察院與40余家行政機關建立“田長+檢察長”“河湖長+檢察長”“林長+檢察長”“生態環境執法+檢察監督”等機制26項,共抓大保護的“朋友圈”進一步擴大。
生態環境檢察工作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公眾參與,我們既要走專門化的路子,又要擴大公眾參與的廣度和深度。2021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召開新聞發布會7次,向社會通報工作情況,發布典型案例101件,引導群眾養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與7家環保組織簽署合作協議,構建“檢察+社會”環境保護合作模式。建好用好“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招募志愿者2273人。以12309檢察服務中心為基點,深入推動“線下進綜治中心、線上進城鄉社區”的檢察職能基層“雙進”延伸工作,拓展線索來源、提升監督質效,市、縣檢察院“雙進”率達100%。
9月22日,陜西省檢察院召開首次全省生態環境檢察工作會議,總結回顧近年來全省生態環境檢察工作,分析生態環境檢察面臨的形勢任務,全面部署新時代新征程生態環境檢察工作。陜西檢察機關將拿出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力度和措施,提升生態環境檢察工作專門化水平,發揮檢察工作獨特作用,依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記者 孫立昊洋 馬金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