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舉提升檢察監督工作質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如何保證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也是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的政治擔當和法律責任。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推動檢察監督體系和監督能力現代化,是檢察機關需要迫切研究和解決的一個新課題新挑戰。
一、轉變工作理念,堅持辦案與監督并行,構建全面充分協調的檢察監督新格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對檢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檢察機關必須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與時俱進,立足新時代,著眼新發展,構建全面充分協調的檢察監督新格局。一要立足“全方位”監督,統籌謀劃好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的布局。既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拓展監督范圍,延伸監督觸角,竭盡全力做到工作全覆蓋,監督無死角;又要以點帶面,以面帶全,突出監督重點,想方設法做到工作求極致,監督有亮點。二要實現“全流程”監控,妥善處理好訴訟活動與訴訟監督的關系。訴訟活動是檢察機關依法參與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過程中進行的活動,訴訟監督則是檢察機關必須履行的一項法定職責。訴訟監督離不開訴訟活動,沒有訴訟活動訴訟監督就無從談起;訴訟活動需要訴訟監督保障,訴訟監督要貫穿于訴前訴中訴后全過程。三要動員“全社會”參與,努力發揮好指導案例與檢察建議的作用。指導案例對案件辦理處理具有指導性示范性。最高檢目前已經制定發布了27批107件檢察指導性案例,既指導了案件辦理,也推動了檢察監督,為實現檢察監督最優最大化提供了導航和路徑;檢察建議則是人民檢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參與社會治理,維護司法公正,促進依法行政,保障法律統一正確實施的重要方式。最高檢高度重視發揮檢察建議的監督作用,今已經發出“五號檢察建議”,為檢察建議做到剛性、做成剛性,指明了方向和途徑。?
二、強化大局意識,堅持配合與制約并舉,完善系統協同創新的檢察監督新機制
檢察監督屬于司法監督的范疇,也是法律監督的重要手段,更是國家監督體系不可或缺的一環。要優化政法機關職權配置,構建各盡其職、配合有力、制約有效的工作體系,不斷完善系統協同創新的檢察監督新機制。一要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分工負責的系統監督機制。憲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檢察官法以及三大訴訟法和行政法規都對檢察監督進行了規定,但從總體上講,法律監督工作還有很多盲點堵點,還存在監督體系不完整、概念不清晰、范圍不明確、程序不完善,調查手段措施不足等問題,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集成,制定出臺專門的法律監督法。二要加強互聯互通,完善互相配合的協同監督機制。檢察機關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但同時又是黨絕對領導下的政治機關和司法機關,政治屬性、法律屬性、監督屬性同時具備,如何履行好法律監督職責需要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法律智慧。互聯互通、互相配合、“檢察+”“+檢察”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檢察監督的新模式。檢察機關要發揮主導作用,加強與相關政法部門的溝通協商,實現信息共享,達成工作共識,共同推動法律統一正確實施。三要加強改革引領,完善互相制約的創新監督機制。互相制約是現代社會權力配置、權力運行的重要原則,制約制衡有力才能防止出現“一家獨大”。檢察機關推行捕訴一體、降低“案-件比”、引導偵查取證、提出量刑建議、主導庭審裁判、公益訴訟“等外”探索,這些都是在探索創新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檢察監督新機制。
三、提升監督能力,堅持實體與程序并重,打造務實廉潔高效的檢察監督新局面
檢察機關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肩負著重要的政治責任和法律使命。要以自身監督能力的提升更好地服務國家治理。一要提高敢于監督的能力。敢于監督是前提。敢監督是履職,不敢監督是失職,監督不到位是瀆職。敢不敢監督、想不想監督絕不是一個思想態度和敢不敢擔當的問題,而是體現“兩個維護”的政治站位問題,是考驗對黨是否忠誠、對人民是否真心、對法律是否敬畏的“試金石”。二要提高善于監督的能力。善于監督是關鍵。善監督是檢驗政治智慧、業務水平和監督能力的“大舞臺”。監督需要苦練內功,對“四大檢察”“十大業務”要精益求精;對立法司法、行政執法也要緊盯聚焦。三要提高規范監督的能力。規范監督是保障。監督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監督的主體、對象、方式,有些很明確很具體,有些則比較原則,界限和尺度很難把握。比如紀法分開和紀法銜接問題、行政違法和瀆職犯罪等。監督者自身也要接受監督,規范監督程序,確保檢察監督受監督、有約束。
法律監督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監督的權威也在于實施,要堅持實體與程序并重,提升檢察監督成效。一要求真務實。監督需要實打實,人民群眾要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無論是實體問題還是程序問題,檢察監督就是最后一道防線。監督數據可以“虛高”,監督感受沒法“糊弄”。二要廉潔公正。英國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同樣,一次不公正的監督不如不監督,其惡果既影響監督的公正和權威,也會給檢察工作帶來危害。三要優質高效。檢察監督要穩數量、求質量、重績效,要窮盡方法措施,全面全員全力,提升監督質效。要立足人民群眾新時代多元化司法需求,以“四大檢察”“十大業務”為基石,以有進步、有站位、有品牌“三有”爭創為抓手,在奮力追趕超越、實現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上下功夫,為服務保障更高水平的平安延安、法治延安建設貢獻檢察力量。?
(陜西省延安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劉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