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故事”講透“大道理”, 讓民法典走進村民心里

今年5月是第五個“民法典宣傳月”,省新周強制隔離戒毒所聯合周至縣司法局啞柏司法所,將普法課堂搬進農家小院,以通俗易懂的“拉家常”方式,為村民們宣講民法典知識,以案釋法解答法律問題,推動民法典走進群眾心中,融入百姓生活。
干警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通過發放宣傳手冊、以案釋法等形式,講解婚姻家庭、土地承包、鄰里糾紛等與村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民法典第1043條說的‘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家庭成員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講到婚姻家庭編時,干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釋法說理,讓村民們從民法典中學習與家人的相處之道。“土地流轉合同咋簽才保險?”“農產品買賣遇上賴賬該咋辦?”面對村民們的提問,干警用“土例子”講透法理。“簽合同要像犁地劃壟,把面積、年限、租金寫清楚,違約責任也不能少。”回答買賣糾紛問題時,干警用趕集算賬比喻債務追償:“辛苦錢該算清,寫明價格數量,雙方簽字按手印,標清還款日期,最好有個見證人,這樣既有情分又有保障。”干警通過生動地講解,把晦澀的法律條文轉化為村民們聽得懂、能理解的生活道理,有效解答了大家的困惑。
“大家日常遇到法律難題,可隨時咨詢‘法律明白人’或者拿出‘口袋書’,掃碼連線法律顧問……”在村民納涼的聚集地,干警布置了法治文化角,一邊發放口袋書《民法典100問》、掃碼視聽版普法宣傳冊《民法典進農村》以及裝有公證辦理指南、調解協議書模板的“法治便利袋”,一邊講解這些“法治禮包”的用途和用法。村里受過專業培訓的“法律明白人”也參與了“法治文化角”活動,發揮自身人熟、地熟、事熟優勢,幫助解答村民們提出的法律問題。干警還在現場為群眾普及了種植罌粟等毒品原植物的法律后果,提醒村民學習法律知識的同時,也要樹立禁毒意識,遠離毒品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