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陵區人民檢察院加強未檢工作—— 傾情“護苗”助成長
近日,楊陵區人民檢察院“農城護苗”未檢工作室榮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稱號。這份榮譽背后,是楊陵區檢察院深耕未檢工作的堅守,是干警們以司法為筆、愛心為墨,為未成年人勾勒的法治護航圖景。
自成立以來,“農城護苗”未檢工作室以未成年人為中心,辦案、監督、預防、保護齊頭并進,助推未成年人“六大保護”融通發力,為楊陵區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寬嚴適當?筑牢未檢“防護墻”
“在辦理案件時,我們既審查案件事實,又深入調查涉罪未成年人的成長經歷、家庭環境等,針對性制定幫教方案,對已辦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定期開展‘回頭看’,幫助涉罪未成年人順利回歸社會。”10月10日,楊陵區檢察院未檢團隊負責人趙婧的話道出了未檢工作“剛柔并濟”的辦案理念。
辦理未成年人案件時,檢察干警始終以“教育、感化、挽救”為方針,把握涉未成年人案件特殊規律,結合未成年人年齡、性格、家庭等情況綜合判斷,精準把控起訴、附條件不起訴與不起訴標準,做到于法有據、寬嚴適當。
2022年至今,楊陵區檢察院共辦理審查起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5件42人,對盜竊、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等主觀惡性不大、犯罪情節較輕的初犯、偶犯9人依法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為其回歸社會預留通道;對主觀惡性大、犯罪性質惡劣、劣跡較多、悔罪態度不足的未成年人依法提起公訴,當嚴則嚴,絕不縱容。同時,該院嚴格落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別程序,將合適成年人到場、涉罪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社會調查等未成年人特殊程序有機融合,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適用率均保持100%。
多方聯動?織密保護“安全網”
“以前怕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沒人管,現在檢察院和學校、社區聯動,我們家長放心多了。”家住楊陵區的張女士感慨道。
這樣的改變源于“農城護苗”未檢工作室的協同保護體系。近日,楊陵區檢察院未檢團隊聯合團區委走進楊陵高新第三小學,帶去了一堂“防范校園欺凌”法治課。他們通過案例講解、互動問答等方式,教給學生們應對校園欺凌的方法,正是多方協作的生動寫照。
為構建更高效有力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楊陵區檢察院充分發揮檢察職能,織就全方位“安全網”。在司法協作方面,楊陵區檢察院與區法院簽訂《關于聯合開展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綜合司法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案件范圍、信息共享、支持起訴等細則,實現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監督全覆蓋;源頭防范方面,聯合教育局、公安局落實教職工分批次入職查詢,開展強制報告制度“進校園、進社區”宣傳,依托民政局在轄區所有村、社區設置的兒童主任、兒童監督員,拓寬問題發現渠道,并對兒童主任、兒童監督員進行“兩法”及強制報告制度的專題培訓;權益保障方面,聯合團委、婦聯、教育部門建立涉案未成年人協作機制,開展控輟保學專項工作,持續動態監測輟學未成年人,成功勸返2名輟學涉罪未成年人,從源頭阻斷犯罪誘因。
法潤童心?上好成長“法治課”
“同學們知道嗎,未出生的胎兒也能繼承遺產,8歲小朋友用家長手機給主播打賞可以退款,起外號也可能違法……”5月28日,楊陵區張家崗小學的教室里,檢察干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知識轉化為孩子們能聽懂的生活道理。孩子們聽得認真,不時舉手提問,課堂氛圍格外熱烈。
近年來,楊陵區檢察院深入開展“法治進校園”、檢察開放日等活動,累計輻射2萬余人。該院加大法治宣傳教育的力度,通過線下法治課、線上云課堂、“三官一律”、家長課堂等多種形式,結合具體時間節點,開展知識產權宣傳進校園、網絡安全法治課、國家安全日法治課教育等內容,以案說法、以案明理。通過開展“法治進校園”系列課程,舉辦普法夏令營活動,制作“網絡空間中的自我保護”“知識產權法治課堂”等主題課程,楊陵區檢察院推動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法治宣傳教育新格局。該院還為學校配備法治副校長,參與校園安全管理、學生權益保護等工作,今年以來,陜西國防工業技師學校、陜西醫科學校等實現涉未案件“零發案”;聘任16名在校生擔任“法治宣傳員”,擴大法治教育覆蓋面與影響力。
“未成年人保護是‘天大的事’,容不得半點馬虎。”楊陵區檢察院負責人表示,以“農城護苗”未檢品牌建設為抓手,楊陵區檢察院將繼續延伸工作觸角、拓展工作思路,加大協同配合、匯聚多方力量,堅持用心、用情、用愛做好未檢工作,攜手構建未成年人保護大格局,守護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