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修紀念碑展新顏
陜西隴縣:檢察履職推動烈士紀念設施修繕
在陜西省隴縣固關山嶺的陣陣松濤間,煥然一新的革命烈士紀念碑靜靜矗立,承載著莊嚴肅穆的追思與敬意。近日,隴縣檢察院檢察官走進固關鎮三橋村,看到紀念設施綠樹環繞、紀念碑碑體光潔如新。當地村民向檢察官感慨道:“紀念碑修好了,邊上還種上了松柏,這才對得起先烈。”
今年2月,隴縣檢察院檢察官收到三橋村村民反映的固關戰斗烈士紀念碑存在失修垮塌風險的線索。隨后,該院派出調查組前往調查。在海拔1600米的固關山坳,調查組發現這座紀念碑因地處秦嶺腹地,晝夜溫差大,碑體自然風化嚴重。
固關,這座扼守古絲綢之路咽喉的千年雄關,見證了解放戰爭中的固關戰斗。1949年7月,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西進隴東,國民黨馬繼援部潰退固關鎮,企圖憑借天險負隅頑抗。經過三天激戰,解放軍全殲敵騎兵14旅等部,此役成為解放蘭州的關鍵前哨戰,為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基礎。為銘記固關戰斗中犧牲的革命烈士,2014年,隴縣政府在固關戰斗遺址上修建了“固關戰斗烈士紀念碑”。
在核實相關情況后,3月31日,隴縣檢察院依據《烈士褒揚條例》《陜西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條例》等規定,依法向該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固關鎮政府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對具有文物屬性的烈士紀念設施實施管護的職責,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相關保護管理工作。
收到檢察建議后,隴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立即進行現場調查并向該縣政府匯報。縣政府高度重視,撥款6萬余元資金用于修繕,解決了固關戰斗烈士紀念碑的碑頂瓷磚脫落、碑體石材破裂及碑文損壞等問題,并在周邊種上綠植。相關部門還在紀念廣場與周邊道路之間修建了引路,方便群眾祭掃。5月,案涉問題全部整改到位。
“每處烈士紀念設施都是不可再生的紅色資源,只有不斷完善‘檢察監督+行政履職+群眾參與’的協作機制,才能不負這片紅色熱土。”隴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譚少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