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法治與關愛照亮歸途 ——渭南臨渭檢察院聯合開展涉罪未成年人心理團建活動
7月24日,一場以“向陽而生,重‘心’出發”為主題的心理團建活動,在多方攜手下啟動。渭南市臨渭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共青團臨渭區委、臨渭區司法局、渭南市12355服務臺,在陜西深度創心教育基地,為附條件不起訴及接受社區矯正的未成年人精心策劃了這場“心”的旅程——用法治的溫度筑牢前行底線,用心理的力量喚醒內在勇氣,用家庭的支撐搭建溫暖港灣,助力迷途少年找尋新的人生方向。
活動伊始,臨渭區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室副主任馬曉敏以《在青春的岔路口,我們陪你重新出發》為題,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特別的法治教育。馬曉敏緊密結合涉罪未成年人認知特點,將法律知識融入一個個真實的案例,細細拆解“邊界”與“責任”的深意。“別讓‘過去’成為‘過不去’、把‘約束’當成‘保護’、讓‘經歷’變成‘財富’”——馬曉敏從三個維度切入,既闡明規則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又傳遞了“犯錯不可怕,改正就有希望”的溫暖信念,引導涉罪未成年人厚植對法律的敬畏之心,明確行為的“紅線”與“底線”,從源頭上筑牢遵紀守法的思想防線。
陜西深度創心教育基地負責人左小琪帶領孩子們投入到心理素質拓展中:“信任游戲”讓他們學會放下戒備,感受同伴的托舉,體會到“被信賴”與“被依靠”的重量;“勵志分享會”上,一個個逆風翻盤的故事讓孩子們眼神里的迷茫漸漸褪去,燃起星星點點的斗志。左小琪用細膩的引導,讓孩子們在陣陣歡笑與片刻沉思中,打開緊閉的心門:原來脆弱可以被看見,勇氣可以被喚醒,自己并非“被放棄的人”。
當孩子們在接受法治教育、心理素質拓展時,在另一間教室里,渭南市心理學會副會長郭會斌正在為家長們上家庭教育指導課。“孩子犯錯,家庭往往也需要‘補課’。家庭是孩子回歸社會的第一站,只有這里充滿陽光,孩子才能真正向陽而生。”郭會斌的話戳中了許多家長的心聲。他從心理發展規律、親子溝通技巧等方面入手,聚焦“特殊時期親子有效溝通”“如何為孩子提供持續心理支撐”等核心議題,以專業心理學、教育學理論為支撐,結合典型教育案例,引導家長們看見孩子行為背后的需求,學會用理解代替指責,用陪伴代替施壓。“這堂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為家長們搭建了一座通往孩子內心的橋梁。”一名家長感慨道。
活動最后,涉罪未成年人與家長們齊聚一堂,在郭會斌的帶領下開展感恩教育。通過互動游戲,郭會斌引導孩子們回顧成長歷程中父母的默默付出與無私奉獻,體會家人、社會給予的關愛與包容。現場,不少孩子熱淚盈眶,與父母緊緊相擁,表達內心的愧疚與感恩之情。當孩子們輕聲說出“謝謝爸媽,我以前做錯了”時,當家長們紅著眼眶回應“孩子,我們相信你”時,隔閡在淚水里消融,理解在擁抱中生長。
“每顆曾蒙塵的少年心,都藏著向光而生的倔強;每段短暫的迷途,都可能成為重新校準人生的契機。我們將與社會各界攜手,以法治為盾、以關愛為光,照亮他們的成長之路。”臨渭區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