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讓便民親民利民的成效看得見摸得著
“我想感謝一個人,這位警察叔叔的警號是神木0744……”前一段時間,神木交警抖音收到網友的私信留言。經查詢和了解,民警王董援助市民的暖心故事被知曉。
原來,神木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城區一中隊民警王董和同事在二郎山橋頭執勤時,遇到市民求助。該市民的小孩突然昏迷,情況緊急。沒有絲毫遲疑,王董立即開車送他們去醫院。孩子順利就醫后,王董悄悄離開,回到崗位繼續履職。
這只是榆林公安民警切實為群眾辦實事的一個縮影。
構建反詐24小時“守護圈”
5月12日,家住榆林市榆陽區的張女士接到陌生電話,被警方辦案、通緝令等字眼嚇住了,就在她準備將賬戶存款轉入“安全賬戶”時,榆林市公安局反詐民警及時上門勸阻,讓她避免了40萬元的損失。
榆林市將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作為平安建設考核和民生工程來抓,堅持宣傳、勸阻、止付、打擊、斷卡、聯動“六條戰線”同向發力、一體推動,打出組合拳、打好整體戰。今年上半年,榆林各級公安機關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375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33人,止付凍結涉案賬戶9200個,攔截資金3.6億元,止損7249萬元。
依托“榆林衛士”微信小程序,榆林市公安局建立了快速高效的預警體系,24小時實時監測電信詐騙風險信息,通過電話勸阻、上門勸阻、短信預警等方式處置,構筑24小時“守護圈”,守好人民群眾的“錢袋子”。
“‘榆林衛士’推廣上線以來,共有18萬名榆林市民注冊加入了‘守護圈’,累計推送預警消息2544條,預警攔截率高達99.6%。”9月3日,榆林市公安局信息合成作戰大隊大隊長高雄雄介紹。
創新警務機制點亮“平安燈”
“多虧了幾位警察同志幫我們化解矛盾,讓我家的房屋修建工程順利施工。”神木市民薛女士說。5月14日,神木市公安局鐘樓派出所民警接到智慧警務平臺指令后,成功調解了一起因自來水管爆裂引發的鄰里阻工矛盾。
為及時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榆林市公安局研發了“互聯網+矛盾糾紛化解”APP平臺,群眾可以通過圖文、語音、視頻等方式,隨手上傳矛盾糾紛線索,系統收到線索會及時下達處置分流,民警根據指令予以調處解決。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機關利用該平臺成功化解矛盾糾紛7747起。
今年以來,榆林市公安局深度融合警力民力,積極推動群防群治隊伍建設,形成了高新“義警”、子洲“紅袖章”等品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到巡邏防范、治安宣傳、糾紛調處、隱患排查等輔助警務活動中來。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籍貫山西代縣的高先生在府谷工作生活了9年多,戶口一直未遷移。高先生來到府谷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咨詢遷戶業務,得知不用回原戶籍地就可遷移戶口。才10分鐘左右,高先生就成功辦理了跨省遷戶業務。“不用在山西和陜西兩頭跑了,真是太方便了!”拿到新戶口簿的高先生,滿臉都是笑容。
今年以來,榆林市公安機關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做實“馬上辦、就近辦、上門辦”“讓群眾只跑一次”,累計出臺各類便民利民措施155條,為群眾辦實事3916件。戶政部門推出多樣繳費、多拍優選、免費郵寄業務,讓證件辦理“直通直達”;出入境管理部門為老年人提供專屬服務接待,做到“溫馨辦”“延時辦”;交通管理部門推行“駕考預約”“流動車管所”,讓服務緊貼群眾;治安管理部門減免企業辦事報備手續,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一項項“放管服”改革舉措,讓便民、親民、利民的成效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記者 霍海澎 通訊員 馮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