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實“民生步” 織密“平安網” ——漢中公安“四下基層”守護萬家燈火
8月7日清晨,漢中市,陽光灑在漢江上,江面泛起粼粼波光。在江邊晨練的市民王先生用手機拍下了這美好的晨光。“我們的城市越來越平安和諧,隨處可見的巡邏民警和閃動的警燈,給了我們很大的安全感。”王先生說。
近兩年來,漢中市公安機關以“‘四下基層’千警進萬家暖心送平安”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錨定“十個目標”,打好“十個攻堅戰”,組織3000余名民警帶著“民情日記本”“問題解決單”扎根一線,守生態、護交通、保經濟、筑平安,讓宜居宜游的生態漢中更有溫度、更具質感。
讓人與自然更和諧
北依秦嶺、南屏巴山的漢中,自然資源豐富,是眾多野生動物的家園。
6月21日,城固縣公安局博望派出所民警和3名小學生一起,救助了一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池鷺;
6月23日,略陽縣白石溝派出所民警在群眾配合下,將困在河邊水泥管里的豬獾救了出來;
6月30日,公安漢臺分局東大街派出所民警將落單的貓頭鷹幼鳥送到野生動物保護站;
……
“現在,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都很強,遇到野生動物時大部分都會報警。”公安漢臺分局森林警察大隊民警楊春華說。今年以來,漢中市公安機關以“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模式為牽引,搭建“生態警長+網格員+志愿者+公益組織”生態守護體系,積極推進生態警務建設,逐步形成專業帶動、全警行動、部門聯動、群眾參與的格局。
同時,漢中市公安機關緊盯秦嶺、巴山等野生動物棲息地和候鳥遷徙通道,針對不同動物的棲息特點,聚焦“捕、運、售、食、玩、宣”全鏈條,聯合相關職能部門精準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全鏈條斬斷利益鏈。在公安機關和相關職能部門推動下,市民保護野生動物的觀念越來越強,全市各地紛紛成立野生動物保護志愿者隊伍,“人人都是生態衛士”的氛圍越來越濃。今年以來,全市已救助朱鹮、池鷺等野生動物113只。
讓出行路更順暢
城市道路暢通關乎市民出行,關乎民生福祉。為打造順暢有序的交通環境,漢中市公安機關通過“四下基層”,走訪收集市民意見建議,聚焦中心城區交通指揮調度、道路組織優化等關鍵環節,對中心城區、重點道路進行疏堵保暢“微調整”。
針對市民反映的民主街、東大街早晚擁堵問題,漢中公安交警支隊聯合網絡公司開發“智慧交管大數據算法模型”,實時關注擁堵指數和車流數據。此外,漢中公安交警支隊通過“紅綠燈時長彈性調整+綠波帶智能協調”,按需調整信號配時,優化城區主干道“信號配時一張網”,讓高峰時段道路更加順暢。為提升天漢大道車流通行速度、解決車道不對稱造成的瓶頸問題,漢中公安交警支隊積極拓寬非機動車道,統籌周邊路網,提前設置8個高峰警力崗點、15名機動引導警力,通過禁止左轉、渠化分流等方式減少車流沖突。
從完善標志標線到優化信號燈,再到加強秩序管理,漢中公安交警支隊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提升主次干道通行效率。今年以來,漢中市城區交通擁堵指數實現同比下降,市民騎乘電動車頭盔佩戴率超過95%,涉交通糾紛警情減少20%,群眾出行滿意度達90%以上。
讓平安可觸可感
近日,西鄉縣公安局城北派出所民警在走訪時獲悉,轄區居民黃某兒子的身份證已過期,但因其重病臥床無法辦理新的身份證,導致無法辦理殘疾證。了解情況后,民警帶著設備上門,給黃某的兒子采集了信息。
為更好地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惠民生,漢中市公安機關制定了《“四下基層”千警進萬家暖心送平安訪談情況登記表》,涵蓋關愛獨居老人、校園安全、反詐宣傳等12類民生實事。此外,漢中市公安機關還建立了“走訪-建檔-交辦-反饋”閉環機制,要求民警走入群眾家中“帶著問題去、揣著答案回”。
洋縣公安局扎實推進“背包警務”,組織民警走入鄉村,為群眾辦實事;
勉縣公安局民警幫扶救助老人,找回走失孩子,收到群眾送來的錦旗10余面;
公安漢臺分局做實“千萬群防”體系,前移風險隱患排查化解關口,利用社區警務室、暖心會客廳、街面快反點,宣講法律法規、化解矛盾、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城固縣公安局選聘240名警務助理,吸納2345名村組干部、網格員、物業保安等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不斷建強群防隊伍;
……
今年上半年,漢中市公安機關通過開展“四下基層”,組織民警走訪7.7萬戶23.3萬名群眾,摸排矛盾糾紛422起,化解399起;開展入戶宣講2.8萬次,收集社情民意737條,為群眾辦實事好事1634件。
此外,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電信網絡詐騙,漢中市公安機關推出“反詐精準滴灌”模式,針對易受騙的老年人,組織民警走進社區開展面對面交流宣傳;針對學生群體,聯合學校開展反詐演練;針對企業財務人員,發放案例警示手冊,不斷提升全社會反詐意識,讓社會更加和諧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