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時態”促基層善治 ——漢中南鄭法院黃官法庭創新機制書寫為民答卷
“真是沒想到,沒打官司就解決了問題。”10月9日,漢中市南鄭區黃官鎮武營村村民張某感慨地說。因車輛買賣合同違約,張某與李某產生糾紛,協商無果后訴至南鄭區人民法院黃官法庭。
黃官法庭法官利用“法庭+鎮村”聯動機制,在武營村村委會進行現場調解,促成雙方和解,就地化解了糾紛。這樣高效的解紛,在黃官法庭并不鮮見。
近年來,黃官法庭堅持守正創新,積極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探索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路徑,創立“四種時態”工作法和“四級調解”機制。2022年以來,黃官法庭累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400余起,民商事收案率同比下降60%。2024年3月,黃官法庭精準把握矛盾糾紛產生演化的“未發—未訟—將訟—已訟”4個關鍵節點,總結提煉的“四種時態”工作法獲“全省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表彰,是全省唯一獲此榮譽的基層法庭。黃官法庭被省高院授予“全省優秀人民法庭”稱號。
黃官法庭所轄黃官、濂水、兩河3個鄉鎮41個村(社區),5.9萬余人。3名法官干警和2名駐庭特邀調解員走山入村,普法宣傳、源頭預防,防范于“未發”之態;前端化解、綜合治理,消弭于“未訟”之際;關口把控、訴調分流,化解于“將訟”之時;定分止爭、積極回訪,息訴于“已訟”之間——通過“四種時態”工作法,讓法庭成為群眾信賴的“院壩法庭”“暖心法庭”。
李某和張某因婚姻財產分割鬧起矛盾。黃官法庭受理后,采取財產保全的方式,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承辦法官依法裁定扣劃4.8萬元轉入李某賬戶并當日解除保全,實現“立審執”一鍵解紛。
以“如我在訴”的共情力,及時回應群眾的急難愁盼,讓公平正義可感可觸可獲,讓群眾在辦案中感受到法治力量和司法溫度,是黃官法庭法官干警凝聚的共識和司法實踐導向。2022年以來,黃官法庭調處民商事案件432起,辦理保全53起,開展巡回審理16次、視頻調解200余件,簡易程序適用率超65%。2024年以來,黃官法庭發放支付令121案。
“不僅判得公正,而且還督促執行,幫助我們這么快就拿到了款。”5月30日,南鄭區某畜牧公司給黃官法庭送去感謝信。今年年初,該公司與河南某企業發生設備買賣合同糾紛,黃官法庭受理后依法進行保全并及時調解,還持續跟蹤督促90萬元案款履行到位。
“權益兌現速度快,營商環境好,投資更有信心。”遼寧錦州某公司負責人唐某深有同感地說。該設備公司和漢中某企業因同一家公司拖欠貨款先后起訴,黃官法庭快審快結,并督促涉案公司全額履行160萬元債務。
優化營商環境、助推經濟發展,離不開扎實的基層治理。為此,黃官法庭將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四種時態”工作法貫穿司法實踐與基層治理。今年上半年,黃官法庭以系統推送、打電話、現場督促等方式,督促履行案件12件,執行到位標的435萬余元,執行案件源頭減量成效明顯。黃官法庭被西北政法大學設立為“馬錫五審判方式與人民司法優良傳統教學科研實踐基地”。
“感謝你們,若不是法庭幫忙,我們這事兒還不知道要折騰多久。”大坪村村民劉老漢握著調解人員的手哽咽地說。
原來,劉老漢借給同族子侄小劉5萬元用于其舊房修繕,并約定了歸還期限。借款到期后,小劉外出打工,6年都沒有音信。劉老漢無奈訴至法院,要求小劉償還借款本金。受理該案后,黃官法庭法官通過調查走訪,確認小劉在國外打工。
為妥善化解糾紛,黃官法庭充分利用網上立案、遠程視頻開庭等方式,高效推進案件辦理。在調解過程中,法官借助遠程視頻與當事雙方耐心溝通,充分保障了雙方訴辯權利,促使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小劉分3期向原告支付借款本金,并在調解當日通過銀行轉賬向原告支付了1萬元借款。
圍繞“提質增效”目標,黃官法庭不斷探索創新,訴訟服務機制高效運行,形成全域解紛網絡,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同時,法庭創立了“寧強調解工作室”等調解品牌,成為當地多元解紛的標桿。
秋季的南鄭黃官,田野稻香四溢,一派豐收的景象。黃官法庭便民服務大廳、庭審室窗明幾凈、標識流程醒目,網上立案、遠程視頻開庭等設備更新后的法庭建設全面提檔升級,滿載活力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