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商州區檢察院依托“河長+檢察長”聯動機制—— 守護丹江清水北上
“現在這水很清,河邊景色優美,大量的野鳥都飛回來安家了。”8月12日傍晚,在丹江岸邊,家住商洛市商州區的老張望著丹江清水,臉上漾開笑容。
丹江發源于商洛市商州區腰市鎮馬角村,流經商洛市商州區、丹鳳縣、商南縣,從商南縣白浪鎮月亮灣進入湖北鄖縣后又流入河南省淅川縣,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匯入漢江。丹江全河長391km,其中商州區段河長95km。作為漢江在秦嶺南坡的最大支流,丹江的水質安全直接關系著千家萬戶的飲水健康。
“全力守護丹江源,是商州檢察必須扛起的責任。”7月30日,商洛市商州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任理波說。近年來,商州區人民檢察院依托“河長+檢察長”聯動機制,累計辦理涉水公益訴訟案件58件,督促整治排污口9處,清理河道垃圾20余噸,取締非法采砂點3處,關停違規養殖場(戶)14家,清除行洪障礙6500立方米,增殖放流魚苗3萬余尾,讓司法之力化作汩汩清流,守護著水源地的純凈。
為保護丹江生態環境,商州區檢察院聯合區河長辦不斷完善四級網絡體系,河長、檢察長、社會監督員、巡河員層層織密守護網,對丹江源頭以及汝河、南秦河等支流常態化開展巡河。商州區河長辦工作人員李博介紹:“‘河長+檢察長’模式打破了部門壁壘,治河效率明顯提升。”商州區檢察院還通過“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招募志愿者、設立舉報獎勵機制,進一步提升群眾參與治河積極性,形成了全民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2023年9月,商州區檢察院成立生態環境檢察辦公室,整合刑事、公益訴訟檢察辦案力量組建專業團隊,強化法律監督模型應用,持續做好水生態檢察監督。在一次巡查中,該院生態環境檢察干警對轄區一級水源地進行了全面“體檢”,發現隔離圍欄破損、違規垂釣等問題。該院立即啟動公益訴訟程序,督促相關行政部門修復破損圍欄10處30余米,勸離垂釣人員40余人次。
“過去污水從我家屋后直排丹江,污染了環境。現在經過治理,環境大變樣了。”近日,沙河子鎮村民陳某站在新建的污水提升站前說著這里發生的變化。
沙河子鎮以前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生活污水直排丹江河道。商州區檢察院發現問題后,組織召開了公開聽證會,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政單位的意見建議,推動建成12.5公里管網及189座收集井,解決了污水直排問題。
“魚苗要斜著入水,減少沖擊。”日前,在二龍山水庫邊,漁業專家指導著因非法捕撈被判處生態補償的李某等5人向丹江投放魚苗。
李某等5人涉嫌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商州區檢察院在打擊犯罪的同時制定了“增殖放流”方案,督促當事人在二龍山水庫自然水域增殖放流魚苗700斤。“懲罰不是目的,修復才是根本。讓破壞者親身參與修復,教育意義更深刻。”參與活動的區人大代表劉勇說。
在督辦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保護案時,商州區檢察院經多方排查,發現城市污水處理廠“超負荷”運轉,導致河水渾濁。隨后,該院向相關行政部門發出公益訴訟檢察建議。相關行政部門聯合4名省級專家,制定了高效分流整治方案,在短時間內成功堵住了污染源。以此為契機,商州區檢察院對全區18個鎮(街道)、70余座污水處理設施進行了“體檢”,并形成調查報告,推動區政府啟動實施全區污水處理PPP項目。2023年8月,該案被省檢察院評為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
“檢察藍”輝映著碧水清波。在這條生態長廊上,商州區檢察院用司法之力書寫著保護丹江生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