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縣公安局四皓派出所:延伸警務觸角 做好便民服務
“中間鋪一條小磚路,地界劃清了,鋤草、摘菜都方便,再也不怕誰撞倒誰的菜架了。”洛南縣公安局四皓派出所民警王迪對身旁的白紅英、李新俊說。一起因地畔引發(fā)的糾紛,就此畫上了句號。
9月5日,在洛南縣四皓街道白川社區(qū)的菜地里,王迪將手中的“解憂”工作紀實本裝進隨身帶的警務背包。
這一幕,是四皓派出所推行“全科警務+背包警務”基層治理模式的一個縮影。
今年5月,按照商洛市公安局便民服務“解憂”實踐活動要求,四皓派出所為每名社區(qū)民警配備了警務背包,里面裝著平板電腦、“解憂”工作紀實本等,要求民警每周至少一次背著背包深入基層,訪民情、化矛盾、解民憂、辦實事。
這個背包里不僅裝著民警為民服務的初心,也裝著百姓的急難愁盼。
四皓街道陽光庭園小區(qū)里,73歲的尤鳳香拉著王迪的手說:“前天見你來社區(qū),我就隨口一提,沒想到你這么快就幫忙解決了。”
尤鳳香從洛源鎮(zhèn)搬來后,獨自照看孫子。平日里,她撿拾些紙板、飲料瓶,換點零花錢。因為屋里空間小,她將這些物品堆在樓道,惹得鄰居不滿。王迪得知后,先找來廢品回收人員回收堆放的物品,又與老人拉家常,細細解釋廢棄物堆放的安全隱患,勸她今后及時處理廢品。臨走前,王迪在“解憂”工作紀實本上認真記錄,還和物業(yè)約定:“以后,尤阿姨要賣紙殼,咱們多搭把手。”
警務背包里的紀實本,記下的不只是問題,還有對群眾的牽掛。
四皓街道柳樹洼村的張寶君與張寶民是堂兄弟。他們兩家共用一道老院墻。今年7月,張寶民修新房,想將房屋與共用院墻相連,遭到張寶君的反對。派出所民警閆谞走村入戶時,察覺到這起糾紛可能會升級。
他沒有急于下結論,而是先“背靠背”傾聽雙方訴求。隨后,他又請來弟兄倆的娘家舅,一起回憶過往的親情往事。當弟兄倆紅了眼眶,閆谞從背包里掏出“解憂”工作紀實本,提出“各自退50厘米,推倒舊院墻、各自建新墻”的建議。看著本子上清晰的方案,兄弟倆握手言和,在調解書上簽字。
今年3月的一天,在洛南縣現代綜合物流園中藥材集散中心施工工地,項目警長宋婷、韓達背著警務背包走訪時,碰到村民趙松民、趙水民兄弟倆在阻攔施工。原來,項目施工挖倒了趙家地里的6棵柏樹,雙方因賠償問題僵持不下。
“施工方未提前與你們協商確實有錯,可你們阻攔施工影響進度,對方也有權提出賠償要求。”宋婷先擺法理,又講情理,“洛南縣現代綜合物流園中藥材集散中心是全市重點項目,建在咱社區(qū),今后說不定還和咱家生計相關呢!”一番話讓兄弟倆態(tài)度松動。隨后,宋婷、韓達將雙方當事人請到派出所調解室,現場簽訂賠償協議,項目很快恢復施工。
“便民服務‘解憂’實踐活動方便了民警處理警情,更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四皓派出所所長孟文鋒說。截至目前,民警背著警務背包進社區(qū)、進小區(qū)、進企業(yè)、進項目、進院落、進農戶,累計征集企業(yè)、群眾意見建議21條,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37起,幫助解決疑難復雜問題2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