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中級人民法院推動基層法院成立“老法官工作室”“銀發天平團隊”等,充分發揮退休法官的“智囊”作用——“銀發法官”再上崗
“賀老師來了沒一會兒,原本因修繕費用鬧得不可開交的兩家人都松口了,當場簽署了調解協議。”10月10日,回憶起不久前院里返聘的退休法官賀龍山幫忙“救火”的場景,洛南縣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青年法官張亞楠的語氣里,滿是欽佩。
兩個月前,張亞楠審理一起樓上漏水,造成樓下住戶裝修損毀、財產受損的糾紛,因原告、被告雙方各自咨詢的裝修公司對損失修復的報價存在3000元差距,矛盾遲遲無法化解。
情急之下,張亞楠向經驗豐富的賀龍山求助,請他參與現場勘驗并幫忙調解。“打完電話后十幾分鐘,賀老師就拿著卷尺到現場,一邊仔細量、一邊耐心勸,很快就拿出了讓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張亞楠說。
“要想化解好基層千姿百態的矛盾,不僅要了解法律,還要了解民情。”商洛市中級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郝亮說,法官斷案就跟大夫看病一樣,見的“病例”多了,自然就更有經驗一些。
郝亮說,為了讓老法官的經驗不“閑置”,讓法院的“銀發力量”有處發力,2024年3月,商洛市中級人民法院印發《關于在全市法院系統開展老法官講辦案故事工作方案》,聚焦“扎根一線、經驗豐富、群眾認可”三大標準深入挖掘退休法官資源,推動基層法院成立“老法官工作室”“銀發天平團隊”等,充分激活老法官的“智囊”作用。
在機制推動下,32名曾在巡回審判、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領域深耕多年,熟悉鄉土人情、善于做群眾工作的老法官,先后被招募到訴訟服務中心、人民法庭、綜治中心等發揮余熱,成為基層治理中的一道溫暖風景線。
“我們充分動員退休法官參與一線工作,不僅讓老法官解決具體問題,還要讓他們的經驗變成全體干警的‘活教材’。”郝亮說,商洛市中級人民法院還建立常態化機制,定期組織退休法官分享執法辦案、糾紛調解中的寶貴經驗。
在此前舉辦的“老法官講辦案故事”活動中,商洛市中級人民法院退休法官周世安走上講臺,為全市法院300余名青年干警講述自己30余年的審判經歷。“必須在司法審判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要帶著公心和真心”“要注重在日常辦案中歷練溝通協調本領,讓生硬冰冷的法律條文更具煙火氣、更有人情味”……老法官的一句句囑托,讓年輕法官深受觸動。
“前輩們的經驗,是書本上學不到的。”商洛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三庭青年法官柯妍告訴記者,現在法院還不斷健全法官導師制,讓退休法官以“師傅”身份,通過“手把手教調解、面對面講案例”方式,幫助年輕法官更好成長。
“有師傅做后盾,心里有底,干勁也更足。”柯妍說,今年以來,自己已獨立辦理知識產權、交通事故類案件40余起,且調解成功率不斷提高。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如今,在商洛市的街頭巷尾、田間地頭,總能看到老法官忙碌的身影。他們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用經驗培育新人。正如郝亮所言:“他們不是退休,而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守護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