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助力法院隊伍教育整頓走深走實
“真沒想到,才花了1個小時,案子就在網上達成調解了。法院速度,給力!”12月3日,漢中市南鄭區法院利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云調解”了一起法定繼承糾紛,遠在外省的當事人陳三豎起大拇指贊嘆。
給力的速度背后,是司法為民的溫度,也是我省法院系統以智能化手段助力法院隊伍教育整頓走深走實的體現。
建成陜西法院審判執行風險監測預警系統、運用大數據比對排查海量審判執行案件信息……自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陜西高院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高站位謀劃、高標準推動,以大數據為基礎、以智能化為支撐,對審判權運行采取全流程、全方位、閉環式監督管理,對頑瘴痼疾進行徹底的大排查、大清查,確保教育整頓見真章、有實效、高效率,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和痛點難點堵點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精準“畫像” 監督管理“一體化”整合
陜西高院準確把握大數據時代發展趨勢,將信息技術與法院工作深度融合,建成了陜西法院司法數據中臺,深度挖掘、整合匯集全省法院立案、審判、執行等40個核心應用系統超9.1億條各類信息數據,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一存儲、分類管理,實現了“案件、人員、財物、外部”數據一體化管理。同時,全面推廣應用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上線案件關聯、串案分析等19項信息化輔助功能。
數據中臺除了為嚴格依法裁判提供智能化支持外,還能給每一名法官精準“畫像”。陜西高院利用數據中臺核心分析能力,對龐大的辦案數據進行自動抓取、動態更新、一鍵生成,從辦案數量、質效、案件預警等多維度進行分析,對法官辦案質效實現定性定量綜合“智評”。
為進一步規范審判權力運行,陜西高院研發了審判執行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內置46種案件風險標簽,對全省法院審判執行案件全流程監督、實時掃描,自動進行風險預警;將各類司法人員權責清單嵌入辦案平臺,對立案、審理、裁判、執行等71個流程節點和31個關鍵節點進行動態、閉環監督,推動審判權運行制約監督由傳統的“人盯人、層層審批”向全員、全程實時動態監督管理轉變。
“有了大數據,案件超期未結、‘年底不立案’等問題就能及時發現并反饋整改。”陜西高院司法技術室副主任蘇靖說。另外,數據中臺通過智能分析案件管轄以及當事人在全國的關聯案件,可以自動識別、預警提示虛假訴訟案件風險和濫訴案件,維護正常的司法秩序。
筑牢“堤壩” 問題線索“一網式”查清
為扎實推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努力打造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鐵軍,陜西高院綜合運用系統平臺功能,深入挖掘比對數據信息,摸排核查問題線索,保證查糾整改問題準、方向明、不跑偏。
借助數據中臺主動深入查糾,陜西高院先后對在崗人員配偶及子女從事律師職業、離任人員代理案件、政法干警涉及民商事案件等進行了21批次、30萬人次的智能排查,并以此建立了專項信息數據庫,筑牢自我監督“堤壩”。
隨著查糾整改的全面深入,陜西高院通過大數據挖掘分析和事實推理、案件全量分析篩選、案件實時監控等技術手段,對近年來我省訴訟案件代理風險進行全面、深度排查,對排查出的同一律師(律所)代理同一法官案件等信息,自動生成風險預警提示和研判報告,為深挖徹查問題線索和嚴肅執紀執法提供重要參考。
智能提速 訴訟服務“一站式”便民
今年以來,陜西移動微法院訪問量815萬人次,全省法院網上立案8.2萬件、在線調解15.1萬件、在線保全4603件、在線鑒定1.8萬次、電子送達58.2萬件次,“12368”熱線人工接聽4.1萬人次、22.7萬分鐘……
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需求,陜西高院貫通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部署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要求,按照“集約、集成、融合、易用”理念,先后整合在線調解、在線保全、在線鑒定等10大平臺系統,開發訴訟費電子票據管理系統,全面升級陜西法院訴訟服務網、陜西移動微法院、“12368”訴訟服務熱線,推行網上立案、跨域立案、在線調解、“云端”審判、電子送達、智慧執行等新型辦案模式,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便利群眾訴訟,實現了調解、立案、審判、送達等訴訟活動全流程在線辦理,推動訴訟業務“一網通辦”“一號通辦”。
如今在陜西,現代科技與法院工作深度融合,法官辦案更高效了,群眾打官司更便捷了,司法公正更直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