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接地氣” 扎根基層護安寧
漢江,由西向東橫貫“朱鹮之鄉”洋縣。漢江中心人民法庭就坐落于漢江江畔,因漢江而得名。
6月14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漢江上,波光粼粼。漢江南岸,位于漢中市洋縣磨子橋鎮的漢江中心人民法庭里,法官干警們開啟了一天緊張而忙碌的工作。
一大早來登門的,是一起已達成初步調解協議的勞務糾紛的當事人?!鞍丛壑罢f好的,這是3.2萬元賠償金,您收好。這事就算了結了?!苯涍^又一番苦口婆心的釋法明理后,法官組織雙方簽字確認,并現場向傷者母親轉交了賠償金。
“法庭真是替咱老百姓省了力也省了心。我們沒出一分錢、沒跑一步冤枉路,就把事情解決了?!辟r償款如數到手,傷者母親緊皺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來,她握緊法官的手,不住地感謝。
作為洋縣人民法院7個派出法庭之一,漢江中心人民法庭下轄磨子橋、黃家營、黃安、黃金峽4鎮及1個移民社區,是636個村民小組10萬余名鄉親們“家門口”的法庭。
漢江中心人民法庭是全省第一批“新時代楓橋式人民法庭”之一。庭長梁軒介紹,這幾年,漢江中心人民法庭充分利用人民法庭深入基層、直面群眾的優勢,緊扣群眾需求,不斷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路徑,推行以“前端預防治理,中端多元解紛,末端案結事了”為內容的“分層過濾、三端共治”解紛工作法,推動各類矛盾糾紛止于未發、化于萌芽。今年以來,漢江中心人民法庭訴前調解成功100余起糾紛,訴前調解成功率65%以上。
洋縣縣委常委、磨子橋鎮黨委書記劉一葉介紹,如今在磨子橋鎮,各村和社區的網格員每天都會對矛盾糾紛和重點人群進行排查。一旦發現問題,就會第一時間通過微信工作群進行反饋,由基層干部及調解員先行開展調處工作,讓矛盾在源頭得到化解。對于無法就地化解的矛盾糾紛,各村和社區每周進行匯總上報,鎮上進行統一研判后,依托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的聯動調解隊伍開展有針對性的調解,通過分層過濾、梯次化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調解過程中,法官會通過精準指導或普法等方式全程參與,確保矛盾糾紛及時得到實質性化解。
作為法院在基層治理中的前置陣地,人民法庭處在服務群眾、化解矛盾糾紛的最前沿。其職能作用的發揮,對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營造公平正義法治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這兩年,我們的收案數呈下降趨勢,有很多矛盾糾紛在基層就被妥善化解了?!?月21日,洋縣人民法院院長舒勝介紹,近年來,洋縣人民法院以“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為抓手,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職能作用,推動各基層法庭有效依托“鄉鎮—法官”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相結合的多元解紛模式,將司法解紛和服務的觸角延伸到鎮政府、村委會、村調解委員會、村民小組等基層治理末梢,持續推進訴源治理走深走實。
“人民法庭和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共同發力,真是給我們解決了大麻煩!”不久前,洋縣縉頤香庭小區物業與小區200多戶業主有關物業費的糾紛,通過洋州人民法庭訴前調解對接機制得到妥善化解。
“要是沒有調解,直接打官司,這事兒還不知道會發展成啥樣。”物業公司經理李瑩說,在洋州人民法庭和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的共同推動下,物業和業主之間的對立情緒得到了極大緩解。目前,已有近200戶業主交了物業費。
“對當事人來說,節省了訴訟成本、縮短了維權周期。對法庭來說,減輕了審判負擔,節約了司法資源?!毖笾萑嗣穹ㄍネラL馬忠成說,“借助行業調解組織的力量阻止200多起物業糾紛進入訴訟程序,可以說是‘四兩撥千斤’。”
洋州人民法庭是城區法庭,轄區面積較大、受理案件類型復雜多樣,法庭目前有4名員額法官。為了進一步深化訴源治理,更好助力基層治理,洋州人民法庭堅持“抓前端、治未病”,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主動對接轄區基層解紛力量,探索引進特邀調解員入駐法庭,不斷深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2023年4月,洋縣人民法院與洋縣房管局建立訴前調解對接機制,設立了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負責調解化解縣域內物業矛盾糾紛。洋州人民法庭參與指導具體調解工作,旨在凝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力量,通過“法院+行業”訴前調解模式,將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
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調解員肖敏告訴記者,從設立至今年4月,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在洋州人民法庭的指導下,已成功在訴前化解各類物業糾紛200余起。(記者 陶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