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公安:改革強警,固本夯基提質效

從著力構建“專業+機制+大數據”的新型警務運行模式,到推進派出所提檔升級“百千工程”;從推進法治公安建設、科技興警戰略,到深化“放管服”改革……追尋陜西公安工作2024年奮進的腳步,翻看公安隊伍一年來交出的成績單,“改革”無疑是重要的關鍵詞。

西安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巡特警大隊警航中隊對轄區重點區域、街面案件高發區域進行巡查。 龍云 攝
整合資源 在警務機制改革中求實務新
“這個辦法非常好,節約了時間。發生事故后,警察來得快,我們也不焦慮了。”提起“交所合一”,西安市民張先生連連稱贊。1月7日,張先生駕車與一輛摩托車發生碰撞,撥打報警電話后不到5分鐘,民警就趕到現場,快速取證疏導交通,不到7分鐘,事故現場就處理完畢。
2024年,全省公安機關大力推進“交所合一”改革,253個派出所實現“交所合一”,113個派出所開辦交管業務。“交所合一”有效整合了警務資源,緩解了警力不足的現狀,進一步推動警種整合、業務融合,“1+1>2”的工作效能在基層警務實踐中日益凸顯。
優化警務運行機制,讓派出所回歸防范主業是陜西公安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重要舉措。省公安廳通過制定出臺《派出所主防責任清單》《社區警務工作責任清單》和《辦理刑事案件負面清單》3個清單,明確了派出所6個方面27項主防責任和社區警務12項具體職責。依照責任清單,進一步厘清派出所和專業警種的職責邊界。各級公安機關積極推動社區民警到社區任職,推進警格、網格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質公安戰斗力。
去年以來,全省各級公安機關積極推進“兩隊一室”改革,進一步明晰職責、優化勤務,做實社區警務、做專偵查辦案、做強指揮支援,通過精簡機關、優化配置、警力下沉等措施,持續將警力向基層傾斜。
各地公安機關持續推進“一村(一格)一警”建設,讓警務工作觸角延伸至基層末梢,在城區推行社區民警專職化,在農村推行社區民警全員化,實現了村村有警、格格有警。派出所“兩進班子”在全國率先落實到位。

渭南市華州區赤水鎮一農田里,赤水派出所民警向村民了解春耕生產農資安全情況并征集相關線索。 崔正博 攝
向新而行 在法治公安建設上扎實推進
“以前檢查賓館實名登記和入住情況時,除了上門就沒有其他方法,現在只需對照‘智慧派出所一體化平臺’的提示逐項檢查,通過指尖錄入、系統上傳,就能完成對行業場所的檢查工作。有數據平臺支撐,我們工作起來省時省力。”1月13日,提起渭南市公安局搭建的“智慧派出所一體化平臺”,華州分局瓜坡派出所民警秦保平贊不絕口。
這是全省公安機關狠抓信息化建設、用科技賦能基層實戰的一個縮影。
全省各級公安機關大力推進法治公安建設,不斷深化受立案制度改革,持續推進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提質增效和執法大數據智能化建設,全省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執法公信力進一步提升。
陜西各級公安機關不斷強化公安法制工作大數據深度應用,扎實推進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提質增效。全省共建成市縣級執法辦案管理中心131個,實現縣域全覆蓋,同時,進一步規范執法辦案場所運行管理,連續6年保持執法安全事故“零發生”。榆林市公安局改造了1萬余平方米的新型智能化執法辦案管理中心,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安康市公安局在13個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增設“體檢”、速裁法庭等功能,配備AED設備,服務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彬州市公安局傾力為民辦實事,警民關系和諧。劉凱 攝
優化服務 在護航高質量發展上深耕精作
如何讓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更加暢通?業務怎樣才能辦得又好又快?陜西各地公安機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創新便民利企舉措,主動突破堵點難點,不斷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務水平,持續推動“最后一公里”“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縱深發展。
去年以來,陜西公安機關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治安管理、出入境管理、交通管理等工作,為群眾和企業提供便利,努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
“非常感謝你們,沒有你們的引導和幫助,我不可能這么快辦理好手續。”1月10日,在西安市公安局蓮湖分局出入境管理大廳,一位七旬老人從民警手里欣喜地接過受理回執。當日一大早,老人在家人攙扶下來到出入境窗口辦理護照。工作人員熱情接待,全程指導幫助,僅用15分鐘便完成拍照、表格填寫、采集指紋等辦理流程。
在戶籍服務方面,全省公安機關推出居民身份證首次申領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居民身份證和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綠色通道”服務;在“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方面,全省公安機關推出平臺線上辦理事項361個,積極推動公安政務服務“一窗通辦”,不斷優化服務措施,提升服務水平。
全省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不斷提升公安出入境服務標準化、科技化、智慧化水平,通過陜西“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臺預約辦證,提高辦理效率。
優化規范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許可流程,推進“互聯網+”方式受理申請,通過APP、小程序、公眾號等網絡平臺為承辦者提交申請材料提供便利;深化“智慧民宿+便利化科技”運用,通過聯合審核、告知承諾等方式,為鄉村民俗經營者提供便捷的辦證服務;在汽車制造企業、港務區自貿港及大型二手車交易市場設立交管服務站,方便企業辦事。
一系列惠民生、促發展、暖民心的新舉措,讓群眾辦事越來越方便,營商環境得到持續優化。(記者 馬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