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調解發力 經濟發展添翼——陜西探索商事調解新路徑
“追討了近2年的吊裝費用尾款,經過商事調解,不到1個月就收到了款項,這下工程可以繼續開工了,真的十分感謝。”2月17日,鄂爾多斯某有限公司負責人向西安市天平商事調解中心表達了感謝。目前,雙方當事人企業重新建立了合作關系。
近年來,陜西經濟飛速發展,企業經濟活躍,各類企業難免遇到糾紛。為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2024年2月,陜西省司法廳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探索新路徑,先后在西安、寶雞、榆林開展商事調解試點工作,指導設立了5個商事調解組織,著力化解貿易、投資、金融、證券期貨、保險、房地產、知識產權等領域的矛盾糾紛。
經過一年的努力,如今,在陜西,通過商事調解組織調處矛盾糾紛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新選擇。
據統計,去年全省商事調解組織共調解案件678件,調解協議司法確認390件,調解成功案件標的額11.67億元。
■?“商事調解太給力了”
商事調解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商事領域的具體實踐。
2024年12月底,在西安市未央區人民法院的主持調解下,一起拖欠3年之久、涉案金額近500萬元的買賣合同糾紛得到妥善解決。
調解員以當事人提交的證據為立足點,兼顧雙方的合作伙伴關系,釋法明理,并與原、被告反復溝通確認未支付款項金額、支付方式、支付時間節點,并督促被告盡快履行付款義務。
該案從接受雙方委托,到簽訂商事調解協議,再到當地法院予以司法確認,用時3天時間。甲公司相關人員激動地表示:“以為要等大半年才開庭的案子,沒想到融合國際商事調解中心這么快就解決了。商事調解太給力了!”
陜西省司法廳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傳統調解模式在面對日益復雜的商事糾紛時,逐漸顯露出一些局限性。而商事調解打破常規,創新性地引入專業法律人才、行業專家等多元調解主體,組建了一支復合型調解隊伍。他們不僅精通法律條文,更對各類商事活動的運行規則了如指掌,能夠精準把握糾紛關鍵,直擊矛盾核心。”
2024年以來,省司法廳按照面向全國“出制度、出經驗”的思路,在程序上優化商事調解流程,簡化不必要環節,實現糾紛快速受理、高效調解,同時制作《商事調解申請書》《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申請書》等9項文書規范,實現案件申請、登記受理、調解程序、數據報送、文書卷宗“五統一”。
與此同時,科技也成為調解“好幫手”。各商事調解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線上調解平臺,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讓當事人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便捷參與調解。
■?靈活快捷低成本
營商環境既是一個地區發展的“軟實力”,也是其經濟競爭的“硬指標”。
前不久,陜西正和商事調解中心接到法院委派訴前調解的一起買賣合同糾紛。原告陜西某石油科技公司請求法院判令被告陜西某建筑材料公司支付原告貨款、資金占用費等各類費用600余萬元。
該案涉及某石油科技公司與某建筑材料公司之間的鋼材交易,案件的復雜性不僅體現在金額巨大上,更在于雙方合作多年所積累的情感與信任。調解員深入了解案情后,以資金占用費的爭議焦點為突破口,制定了以“法理結合、情感溝通、利益平衡”為核心的調解策略,通過靈活協商和利益平衡,最終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調解方案。
對于經濟主體而言,糾紛解決的效率與成本直接關系到企業的運營效益與發展前景。陜西省司法廳充分發揮靈活、快捷、保密的行業優勢,加快推進商事調解的各項工作,以其高效、低成本的優勢,成為企業解決商事糾紛的首選方式,有助于更好更快地解決商業領域矛盾糾紛,降低經濟活動成本,提升投資吸引力,助力經濟發展。
在涉外商事糾紛調解方面,西安市司法局充分強化業務指導,在試點工作中,引導西安市融合國際商事調解中心落地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立足涉外商事糾紛調解業務,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聘請40余名境內外專家學者、律師等擔任商事調解員,儲備優秀涉外商事調解員力量,主動融入示范區建設,為陜西企業“走出去”、外資企業“走進來”提供法治保障。
■?多元協作化矛盾
2024年8月,原告高某來到榆林中允商事調解中心申請訴前調解的一起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原告是案涉工程的實際施工人,被告則是208名集資修建住宅樓一方,由于房屋建造中出現工程造價缺口,需要補款而發生沖突。
“從起初的不信任到逐漸認可,我認為這是商事調解在榆林的一次質的飛躍。”榆林中允商事調解中心律師馬普金說,通過和法院的相互配合,釋法明理,促使雙方當事人最終接受商事調解,并于當天簽訂了調解協議。隨即,馬普金啟動了“商事調解+司法確認”銜接機制,向案件管轄法院榆林市橫山區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6天后,法院便出具了榆林市首份“商事調解+司法確認”裁定書。
這是省司法廳積極聯合省高級人民法院履行指導調解法定職能的一個縮影。
一年來,省司法廳通過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糾紛預防與化解體系,聯合省高級人民法院多次召開聯席會議,就民商事案件的訴訟與調解對接工作達成合作協議,對委派、委托調解、司法確認、訴與非訴銜接、線上調解及信息通報等事項予以明確。省司法廳提出“專業調解+司法確認”方式解決調解協議的強制執行效力問題,同時以“有償+低價”運作模式,保障調解員隊伍的專業性和穩定性,更好地處理復雜的商事爭議案件,持續拓展調解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力爭將更多的商事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對于拓展商事調解協議的執行方式,西安市司法局還積極搭建商事調解組織與公證、仲裁機構對接平臺,探索“商事調解+公證賦權+仲裁確認”路徑。目前,已有2家商事調解組織分別與市公證處、西安仲裁委對接業務,對調解成功且符合辦理賦予債權文書強制執行效力公證條件和仲裁確認的案件,引導向公證、仲裁機構依法申請辦理的有關事宜進行籌備,力爭達到解除當事人后顧之憂、“案調事了”的效果。
陜西商事調解的成功實踐,促進了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在社會治理中的協同合作。政府通過政策引導、資源支持,為商事調解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企業積極參與調解,遵守調解結果,履行社會責任;社會組織發揮專業優勢,提供調解服務,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記者?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