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多頭跑到“一站清”——銅川市印臺區“三化舉措”打造基層解紛終點站
群眾帶著問題來到“導診臺”,在工作人員的專業指引下,前往對應窗口“求醫問診”……這樣的場景并非發生在醫院,而是銅川市印臺區綜治中心的日常寫照。
“我對小區物業服務不滿意,跟物業公司產生了矛盾。綜治中心的工作人員很專業,只用了幾個小時就幫我把問題解決了。”9月11日,在印臺區綜治中心化解了矛盾后,市民劉某由衷地說。
“有矛盾糾紛,到綜治中心”,已成為印臺區群眾的共識。這也是印臺區扎實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改變。今年以來,印臺區以規范化、法治化、精細化為抓手,統籌推進綜治中心建設,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404件,全區信訪總量同比下降8%,一幅生動的基層治理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打造“只進一扇門”服務陣地
“您好,請問有什么需要幫助的?”8月26日,家住印臺區城關街道的王某走進印臺區綜治中心,引導員立刻上前詢問。
“我和鄰居因為房屋漏水賠償問題一直沒談攏,想來這里調解一下。”王某說。
了解需求后,引導員將王某帶到調解室。調解員先是問明了詳細情況,又找來王某的鄰居,從“遠親不如近鄰”的角度出發,講情理、說法理,解開了二人的心結,促使二人達成調解協議。“拖了幾個月都沒能解決的事,在綜治中心不到2個小時就解決了,我們對調解結果很滿意。”王某說。
從愁眉不展到笑顏綻放,王某坦言,相較于以前有了問題不知道該找誰解決,調解員專業、細心的司法服務更讓他們心服口服。“專業的法律服務,不但提高了矛盾化解的效率,還讓我們在調解過程中學到了法律知識。我們以后一定會和睦相處。”王某的鄰居說。
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印臺區在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整合各部門資源力量,統籌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同時,把“入駐人員要懂業務、會調解”作為提升服務水平的抓手,抓實做好群眾服務工作。“綜治中心是群眾的‘解憂服務站’,要讓群眾在這里體驗到高效、快捷的服務,我們的工作人員就要懂規范、熟業務。”印臺區綜治中心主任劉斌說。
印臺區在對綜治中心各項功能進行統一規劃,設置引導受理、多元化解和指揮調度等功能區域的基礎上,在“軟件”上持續發力,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指南和任務清單,并通過有針對性的專題培訓,強化入駐各部門工作人員對“五個規范化”要求的理解和執行,確保每一名工作人員都成為服務群眾的“行家里手”。
在陳爐鎮綜治中心,統一的工作指南和任務清單被張貼在醒目位置。調解員高亞峰說:“工作指南和任務清單就像是‘路線圖’,不僅讓我們處理問題有章可循,也讓來辦事的群眾一進門就知道該找誰、怎么辦。”
構建“一攬子調處”工作格局
“我是在收購你們廠子化工廢罐時受傷的,你們應該給我賠償。”“我們已經提醒你做好防護措施了,你沒有注意,也有責任。”8月初,在印臺區綜治中心秋俠調解工作室,廖某和陳某吵得不可開交。
原來,廖某在陳某經營的磚廠收購化工廢罐時發生意外,致使眼睛、呼吸道、嗓子、右小腿皮膚等部位受損傷。雙方因賠償問題發生矛盾,并引發肢體沖突。“首先,老廖在收購化工廢罐時受傷,磚廠應該賠償。其次,老廖也要根據鑒定結果確定賠償數額……”在法官、律師參與下,調解員耐心調解著雙方的矛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終廖某和陳某達成和解協議。
“調解工作不是和稀泥,而是要在法律框架下尋求最佳解決方案,讓群眾真正感受到公平正義。”秋俠調解工作室負責人焦秋俠說。
“不僅要解決矛盾,還要讓群眾對調解結果心服口服。”這是印臺區綜治中心化解矛盾糾紛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此,印臺區綜治中心構建了“一站式統一受理、靶向式分類流轉、多元化依法辦理、全過程閉環管理”調處化解體系,搭建了調解、仲裁、咨詢等解紛載體,引入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及專職人民調解員等專業調解力量,組建了百名高素質調解人才庫,形成了多調聯動、優勢互補的調處局面。
在印臺區綜治中心指導下,各鎮(街道)以“一鎮一特色”調解機制為抓手,積極探索各具特色的調解品牌。紅土鎮“小成說事”工作室的調解員,以其親和力和專業性受到群眾信賴;三里洞街道“群議坊”通過群眾議事的方式,讓矛盾糾紛在民主協商中化解;王石凹鎮“地企協作”機制,成功調解多起企地糾紛,為企業發展和群眾利益找到了平衡點……各具特色的調解品牌不僅讓群眾的幸福感更足,也讓基層治理的根基更加堅實。
筑牢“一體化聯動”的治理根基
“月初的時候,小劉來家里走訪,發現我家的窗戶有損壞。第二天,志愿者就上門幫我換了。”8月28日,印臺區南苑社區居民李某說。
“李大爺是獨居老人,當時我發現他家玻璃壞了,想著如果不趕快修好,一下雨老人就要遭罪了,于是通過‘平安銅川’小程序上報了情況。”社區網格員劉霞說。
活躍在群眾身邊的網格員,是民情的“觀察員”、政策的“傳聲筒”。為了充分發揮網格員作用,印臺區將全區細分為948個網格,378個黨小組、195名黨員中心戶與網格精準匹配,形成“黨組織+網格”治理新模式。網格員精準管理著連心戶、暖心戶、放心戶,讓服務更加精準高效。每個月,印臺區綜治中心還會出具分析報告,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提前預警。“今年以來,我們通過工作提示函、風險預警函等形式,累計分級預警60余次,將很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印臺區綜治中心工作人員霍瑞鵬說。
不僅如此,數字化賦能也讓印臺區基層社會治理更加智能化。“我們通過‘531’立體網格治理模式和‘平安銅川’小程序,實現了‘鎮街吹哨、部門報到’的快速響應。”霍瑞鵬說,自平臺運行以來,印臺區已解決群眾訴求455件,消除風險隱患238起,真正實現了民生訴求“一鍵通達”。
規范化、法治化、精細化,印臺區通過“三化舉措”,讓綜治中心成為化解矛盾糾紛的“終點站”、服務人民群眾的“連心橋”、平安印臺建設的“強引擎”。如今在印臺區,“只進一扇門,解紛萬家事”是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真實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