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一人四管” 實現精準防范
安康市高度重視肇事肇禍等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服務管理工作,將其納入社會治理創新范疇,按照“以人為本、屬地管理、底數摸清、項目帶動、救治到位、管理得當,處置有力、依法管理”的原則,全面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綜治牽頭協調、公安、衛生具體負責、相關部門配合聯動的“一人四管”新機制,實現了精神障礙患者“有人管、不脫管、不失控、管得住、管的好”,2013年以來全市未發生一起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案事件,公眾安全感始終位居全省前列。
創新“四人一管”機制。制定出臺了《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一人四管”工作方案》,對精神障礙患者實施“綜治牽頭部門協同、鎮村(社區)監督管理、公安機關嚴格管控、監護人有獎監護”四級管控工作機制。
一是完善綜治牽頭、部門協同機制。制定出臺了《安康市城鄉貧困重癥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療醫療費救助辦法》,對全市城鄉重度精神病患者進行了全面的摸排篩查,并將易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集中到安康市殘聯博愛醫院進行救治,救治費用通過醫保合療、民政、殘聯、患者家庭四個渠道共同承擔。
二是完善鎮村(社區)監管機制。堅持“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原則,落實鎮、村(社區)對本轄區精神障礙患者的監管責任,每名精神障礙患者安排鎮包村干部牽頭負責,以村組干部、治安中心戶長(樓院長)實際管控為主,做到精神障礙患者發病,第一時間報警和應急管控。
三是完善公安機關管控機制。市公安局將精神障礙患者管控工作作為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明確治安、特警應急處置工作責任,落實派出所民警摸排、防范、處置、強制工作責任,建立了管控責任倒查追究制,做到每位精神障礙患者有一名民警負責管控。
四是推行監護人有獎監護機制。把精神障礙患者日常監護落到實處,由鎮政府和派出所共同指定患者監護人,并與監護人簽訂監護責任書,每個季度組織人員對監護情況進行一次復查,年底由鎮政府和派出所依據4次復查結果審核評定,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對監護人給予物質獎勵,1、2級一般性精神障礙患者的監護人每年1200元,3級(含)以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監護人每年2400元,充分調動了監護人的積極性,完成了獎補政策全覆蓋、監護責任全落實的目標。
落實精準防控責任。充實基層管控力量,落實“三官一律”進社區,“一村一政法干警”工作機制,每個村(社區)配備一名政法民警,形成了以政法干警、治安中心戶長(樓院長)為骨干,鎮政府、村委會、鎮衛生院共同參與的“一人四管”管控網絡。推動基層綜治、司法、衛計、公安等部門共同做好溝通協調,逐戶上門走訪,做到逐人見面、逐人篩查,確保無遺漏。對排查發現的重癥精神障礙患者,以及被評估為高風險等級、可能肇事肇禍的精神障礙患者,全面采集信息資料,建立健康檔案,同時逐人制定救治、服務等措施。各相關單位互通信息、無縫對接,最大限度發揮整體優勢,切實將精神障礙患者的救治服務工作落實到位,形成了政府主導,殘聯牽頭,綜治、公安、民政、衛生、財政等多部門共同參與的精神疾病防治格局,確保重癥精神障礙患者入院治療。
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制定了《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由市公安局負責牽頭,市委維穩辦、市衛計局組建應急處置小組,對易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逐一落實個案應急措施。定期開展常態化應急演練,組織四級監管責任人開展現場模擬演練,現場處置模擬演練以強化精神癥狀識別、患者溝通技巧、自我防護、強制措施實施等內容為培訓重點,確保一旦發生能快速穩妥處置,減少社會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