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渭城:解鎖社區治理“幸福密碼”
對于居住在咸陽市渭城區光輝小區的老住戶們來說,以前的居住環境是大家都不太愿意提及的,那時小區基本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
“衛生差到哪種程度呢?親戚來家里串門,經常會感慨:你這哪像是住到城里了,到處都臟得很。聽到這話很沒有面子。”在光輝小區居住15年的姚欣民回憶起當年事,一個勁地搖頭。
現在這些令人難堪的印象都已成為過往。2019年,光輝小區成立了黨支部,小區治理自此有了“主心骨”。在黨建引領下,小區黨員主動站了出來,以居民需求為目標,著力解決居民群眾最關心的生活難題。
從環境衛生治理到鄰里矛盾調解,從解決群眾困難到規范小區管理,在小區黨支部及黨員的示范引領下,以往困擾小區居民的一系列難題都一一得到了解決。
解決一件又一件居民關心的難事、實事,正是渭城區全面推動城市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的意義所在。
9月23日,在渭城區聯盟一路社區,記者見到了該社區黨總支書記解毅。據他介紹,基層治理事關群眾日常生活,卻又多因瑣碎事務而千頭萬緒。這個時候,就需要依靠黨建來引領,比如召開黨建聯席會,對需要協調解決的“大事”、關系民生福祉的“實事”、基層無力解決的“難事”進行共議共商,形成區域共建共治合力。
基層事務千頭萬緒,渭城區渭陽街道三普社區工作人員屈斌也是深有感觸。9月15日,社區一名老人找到黨支部書記,將屈斌告了一狀。原來,前些天社區讓各居民把自家門口亂堆的雜物收拾清理干凈,若未及時清理,社區將會統一清理。正是在此過程中,屈斌因為拉走了一根亂堆放的管子,“得罪”了老人。
“小區治理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居民的不理解,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耐心給大家解釋清楚,也常常會出面調解各種矛盾。老人來我這告狀,我們也要耐心做工作。”三普社區黨支部書記王鵬告訴記者,在黨支部的帶領下,三普社區的各個小區也是“一年一個樣”,居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幾年間,該社區實施了多項環境美化和公共設施設備改造項目,居民的滿意度不斷提升。
不僅如此,渭城區還充分發揮黨組織引導力,凝聚駐區單位黨組織、“兩新”黨組織、小區樓棟黨組織等多方力量,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志愿服務等活動。目前,全區3500余名在職黨員已在志愿者服務平臺注冊并開展各類志愿服務。
為夯實社會治理根基,渭城區還制定出臺了《渭城區加強黨建引領“三無小區”治理實施方案》等文件,建立健全區、街道、社區及駐區單位四級黨建聯動體系,下放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低保、養老等便民服務事項,建立4個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和一批“一廳式”社區黨群服務站,將街道、社區黨組織的重心轉移到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上來。
“我們平時做的都是一些看起來很小但卻很實在的事,能夠實實在在幫助居民解決他們身邊的煩心事揪心事,很有成就感。”在渭城區抗戰北路社區便民服務工作站,該社區主任朱江表示。
小區雖小,事情不少。長年在基層治理一線工作的解毅認為,面對管理混亂等無主、老舊小區治理難題,基層黨建的“最后一公里”不只是在社區,更要進小區。光輝小區探索黨建引領下的社區居委會、業委會協調運行機制,推選群眾威望高的小區黨員擔任黨支部書記,就是將黨建觸角向小區延伸的生動實踐,取得了明顯成效。
如今,在渭城區,共同建設和諧美麗家園成了居民自覺參與的事。在黨組織和黨員的示范引領下,越來越多的居民參與到小區治理中,用實際行動服務小區。“雖然我已經上了年紀,但是作為一名黨員,還是要給大家做個榜樣,帶領大家為小區建設多貢獻力量。”年過七十的抗戰北路社區老黨員葉延瑞說。
“和以前相比較,現在的小區確實不一樣了!感覺整個小區的氛圍明顯好了許多,大家有什么事情小區都會及時出面幫助解決。”說起小區近年來的變化,光輝小區居民郝春梅豎起了大拇指。
(記者?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