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強縣政法系統“四個聚焦”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
2020年,寧強縣政法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統籌兼顧、盡銳出戰,全面履行政法工作職責任務,為寧強新時代富民強縣、脫貧奔康、追趕超越營造了平安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聚焦“六清”“六建”
全面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按照中、省、市統一部署和要求,以“一十百千萬”工程為牽引,以“六清”“六建”行動為主線,以“一案一整治”為抓手,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扎實開展工程建設、交通運輸、市場流通、自然資源、生態環保等十大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積極開展打擊涉稅犯罪“百城會戰”、互聯網涉黑涉惡、假幣監測收繳工作等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強攬工程、惡意阻工、封門堵路、尋釁滋事以及偷盜工程建設物資、破壞治安環境等違法犯罪活動,依法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特別是民營經濟的合法權益,規范市場秩序,優化營商環境。
?

?
自掃黑除惡開展以來,全縣共打掉涉惡犯罪集團4個、涉惡團伙2個;查處涉黑涉惡腐敗案件和“保護傘”問題9件10人,其中處理科級干部6人;司法機關依法判處財產刑140.1萬元,沒收車輛4輛、平板電腦1部、手機14部。累計排查亂象問題421個,整治處置421個,累計處理387人,整治率100%。發出“三書一函”11份,現已全部整治反饋。全年上繳假幣7420元;破獲各類涉企經濟類犯罪案件破案5起,挽回經濟損失280萬元,起訴4人。
圍繞“六建”任務,堅持邊掃邊建,積極推進依法懲處、舉報獎勵、源頭治理、督導督辦、考核評價、組織領導六個方面的長效機制建設。建立完善了專項斗爭督辦約談、線索移交、聯席會議、信息報送、工作保密5項專項制度;縣紀委、監委建立了案件協作、“一案三查”“以案促改”等4項制度機制;10個重點行業部門建立了12項行業監管制度;政法機關建立了涉黑惡案件辦理聯席會議、提前介入、研判會商、移送反饋等8項制度。目前,該縣掃黑除惡長效機制基本框架已經建立,長效常治的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聚焦“放管服”改革
積極落實便民利民措施
全面深化政法系統“放管服”改革,改進工作方式,提升質量效能,真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

?
縣法院建立了與縣法律援助中心互通互認機制,縣法援中心依據法院的《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書》,不再審查當事人(申請人)的經濟狀況,直接給予法律援助;凡法律援助案件承辦人查閱、摘抄、復制案卷材料時,法院均提供方便,并減收、免收復制材料的工本費用;所有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縣公證處均免收公證費,司法鑒定機構均適當下調鑒定費收取標準,縣法院在訴訟費減、緩、免交時作出相應調整。
縣檢察院設立12309檢察服務中心和案件管理中心兩個服務大廳,讓人民群眾“只進一個門”就能辦成事,為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陽光司法機制提供了重要保障。
縣公安局加快推進戶政、交管等公安業務網上預約、網上辦理、網上查詢便民服務,實行“一站式”公安業務綜合窗口服務模式,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大力推行鎮辦“交所合一”警務改革,賦予農村派出所交通違法處理、車駕管業務權限,有效提升基層交通安全管理能力。全縣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3.9%,交通亡人事故同比下降33.3%,查處交通違法行為同比上升70.6%。
縣司法局制定出臺了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方案,升級改造了“寧強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配齊配全服務設施設備,規范各項制度,統一了標識牌匾,派駐律師輪流進駐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值班,選準配強鎮辦公共法律服務站服務人員,優化整合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法律咨詢等司法行政業務,加快實體、熱線、網絡平臺的融合以及與省市的對接。18個鎮(街道)、213個村公共法律服務站(室)建設全面完成,基本形成了網上服務與實體大廳服務、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相結合的三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一體化服務模式。
聚焦“三大攻堅戰”
全面履行政法工作職能
充分發揮政法系統在法律咨詢服務、法治宣傳教育、矛盾糾紛化解、打擊違法犯罪等方面的職能優勢,主動作為,協調配合,齊抓共管,為打贏“三大攻堅戰”提供法治保障、貢獻政法力量。
?

?

?
聚焦脫貧攻堅。依托“六個專班”,全力化解脫貧攻堅領域矛盾糾紛,依法打擊扶貧領域違法犯罪,共化解扶貧領域疑難信訪問題21件,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法律援助52件,辦理扶貧領域涉農案件175件,為貧困當事人挽回直接經濟損失300余萬元。
聚焦生態環保。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深化打擊整治破壞秦巴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扎實推進長江流域禁捕行動,印發野生動物保護宣傳資料5萬余份,與各酒店、農家樂等場所業主簽訂禁止收購、經營、加工、銷售野生動物承諾書200余份,檢查酒店、飯店、農家樂、集貿市場等100家,關停野生動物馴養繁殖企業17家,排查案件線索30起,行政處罰2起、刑事立案21起,沒收獵夾、電瓶、鳥籠等獵捕工具125個,救助放生野生動物17次。檢察機關辦理涉及生態環保公益訴訟41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檢察建議)34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6件、起訴1件。
聚焦風險防控。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強化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建設和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深化反恐防暴宣傳教育、排查防控和實戰演練,切實加強網絡輿情監測研判和處置引導,扎實推進維護政治安全十大專項行動。完善政法單位與金融監管部門協同機制,出臺《寧強縣非法集資舉報獎勵暫行辦法》。縣公安局組建反詐中心和專業打擊隊,強化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教育和專案打擊攻堅,印發宣傳資料3萬份、《承諾書》10萬份,破獲電信詐騙案件5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8人,挽回被騙資金40萬元,止付涉案金額52,25萬元,凍結涉案金額119.74萬元。常態化開展重大社會穩定風險防范化解專項行動,健全完善重大決策(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核查處置涉網風險1起,開展重大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100件。
聚焦“六穩”“六保”
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疫情防控期間,全縣各級政法單位、綜治調解干部和“紅袖章”平安志愿者服從大局,盡銳出戰,沖鋒在前,全力配合鎮辦和衛健部門開展防疫宣傳、卡點值守、重點人員排查監測、人員車輛信息核查、社會面巡防管控、群眾聚集勸導等工作,依法懲治制假售假、哄抬物價、造謠傳謠、妨害公務等破壞疫情防控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深入排查化解涉疫矛盾糾紛,強化重點人員監管幫教,確保了全縣社會大局持續穩定。
疫情防控期間,累計排查化解涉疫糾紛20余件,受理涉疫警情152起,辦理立案監督案件1件,辦理涉“疫”案件4件,審理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履行防疫、檢疫、強制隔離、隔離治療等措施案件1起,審理銷售假口罩案1起。
縣委政法委牽頭,組織政法單位、相關部門和縣法學會力量,成功化解了3起意外傷亡事故善后事宜和1起醫療糾紛,保障了復工復產,維護了社會穩定。常態化疫情防控以來,政法機關制定出臺《聯系服務非公企業制度》《關于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服務“六穩”“六保”》《關于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的六項措施》《涉民企刑事案件辦理規定》等文件,組織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發揮法律服務職業優勢,圍繞疫情防控、為企業免費“法治體檢”等舉措,?助力民企復工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