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窗口對接“一攬子”問題 延安法院大力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
案件從“立不立”到服務“好不好”
群眾從“多次跑”到“數據來助跑”
矛盾糾紛從“等判決”到“先化解”
......
近年來
陜西省延安市兩級法院
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
立足服務大局、服務群眾、服務審判執行
服務社會治理功能定位
大力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
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
?

“法官到果園來手把手教寫合同,面對面給果農和果販調解糾紛,咱心里可踏實哩!”金秋十月,革命圣地延安市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蘋果購銷旺季,在蘋果之鄉洛川縣,剛剛收到貨款的果農李延軍一邊享受豐收的喜悅,一邊豎起大拇指連連夸贊上門服務的“蘋果法庭”。
持續升級訴訟服務體驗
訴訟服務中心是人民法院直面群眾的窗口,也是法院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關口。
?


?
進入延安中院訴訟服務中心,寬敞明亮的大廳里,休息椅、飲水機、ATM機、自助打印機等各種人性化服務設施靜立一旁,墻上的標準化工作流程和一站式辦理服務指南格外醒目。當事人根據提示,拿出手機掃碼,即可辦理業務;在訴訟引導區,智能機器人與當事人互動、提供法律咨詢;在訴訟風險評估設備前,當事人輸入案件信息,便可獲取案件訴訟風險提示,合理確定訴訟預期;在智能法官留言設備前,當事人可隨時錄制語音或視頻發送給需聯絡的法官,預約會見時間;在訴訟自助服務區,免費提供類案訴訟材料明細、文書模板和打印服務……

“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是我們新建法院項目的重點和關鍵,可以實現‘一站式’滿足涉訴群眾的司法需求。”延安中院訴訟服務中心主任、立案庭庭長趙偉介紹,新建成的訴訟服務中心建筑面積達1800余平方米,其中訴訟服務功能區1334平方米,設立案庭和信訪接待大廳,整合了自助立案、跨域立案、案件訴前分流、案件訴調對接等12項服務功能。
?


截至目前,延安全市10個基層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已基本完成提檔升級,均可提供一站式辦結的集約化服務,全面提升群眾訴服體驗。
訴訟業務走上“云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三條、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本案適用于簡易程序,依法公開開庭審理……”3月2日上午,安塞區人民法院依法審理了兩起盜竊案件。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開庭,法官、公訴人和被告人三方是通過“云上法庭”系統,以手機視頻連線的方式參與庭審。
訴訟業務走上“云端”是延安兩級法院依托“互聯網+科技”提高訴訟質效的重要內容。2016年以來,延安法院從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留言互動,到全部開通12368訴訟服務熱線、開通網上立案、網上跨域立案,再到大量運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全國法院統一送達平臺、全國移動微法院等網絡平臺,再到現在導訴、立案、交退費、保全、庭審、調解等全部訴訟業務實現“一站通辦、一網通辦、一號通辦”,真正讓司法為民駛入“快車道”。
?

據了解,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訴訟服務中心關閉期間,延安兩級法院堅持“線下辦公暫停,線上服務不停”,網上審查立案162件,跨域審查立案16件,在線庭審79件,在線調解177件,接受當事人線上咨詢2974人次,訴訟服務質效得到進一步提升。
矛盾糾紛化解更多元
延安是“群眾說事、法官說法”機制的誕生地。面對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公平正義需求多元,如何提升解決糾紛和服務群眾能力水平?如何讓“兩說”機制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延安法院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

家住甘泉縣的張某,因要獨自一人承擔單元樓房頂維修費而怒訴樓內10家住戶。甘泉法院特邀調解員樊九平在深入了解后,得知這是由于此前設置的“樓長”制度被取消造成的,張某還曾帶頭不繳納大修費用。樊九平將原、被告全部約在法院調解室,組織召開了一場座談會。深入淺出地分析矛盾根源,提出“恢復樓長制度,補交所欠10年大修費用”的解決方案,獲得原、被告一致同意。

延安法院推動黨委政法委將檢察官、警察、律師、特約調解員及各類調解組織納入“說法”主體;將“說事”內容由矛盾糾紛延伸至村、社區經濟社會發展、公共事務管理、社保評定等領域,拓寬“說事”范圍;將“兩說”機制由村、社區擴大至轄區石油煤炭企業及學校、醫療、林果業等領域,拓展“兩說”平臺。目前,全市“群眾說事室”已達2600多個。
創新實踐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去年以來,延安3個基層法院受案數總體下降,延安中院及兩個基層法院案件增幅在10%以內。

“人民群眾有什么樣的需求,人民法院就努力提供什么樣的司法服務。”延安中院黨組書記、院長康天軍表示,延安法院將持續推進法院“一站式”建設,加快形成符合延安實情、滿足群眾期待、體現司法規律的特色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模式。
(記者:鄭劍峰;通訊員:劉涵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