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禁毒工作先進個人康耘立
為“迷途者”照亮回歸路
“喝油茶啦!”7月18日7時許,西安市蓮湖區玉祥門社區的街道上傳來響亮的叫賣聲,一名男子推著板車,上面放著一個用棉被包裹的大茶壺,里面是西安地道的美食——油茶麻花。
這名賣油茶麻花的男子叫趙鵬(化名)。3年前,從強制戒毒所出來轉入社區康復后,沒有收入來源的他,生活陷入了困境。正當趙鵬絕望之際,康耘立出現在他面前。
“小康說話很溫柔,她沒有揭我的傷疤,而是想辦法幫我。”說起3年前,趙鵬的話語里滿是感激。在康耘立的鼓勵和幫助下,趙鵬學到了制作油茶麻花的手藝,靠著這門手藝每月收入3000多元,生活逐漸邁入正軌。
2015年,“90后”康耘立成為玉祥門社區的一名禁毒專職社工。在這個崗位上,康耘立見證了多名戒毒人員從“癮君子”到“志愿者”的改變。
“每一名吸毒人員在戒斷毒品后都渴望重生,但他們往往缺少勇氣和信心,加上人們對毒品的痛恨和對吸毒人員的防備,他們要想過上正常生活困難重重。”康耘立說,幫助戒毒人員真正回歸社會就成了她最大的愿望。
狄玲玲(化名)從強制戒毒人員轉為社區康復人員后,因不堪家庭與社會壓力,將10歲的女兒留給身患殘疾的老父親,自己遠走東北。康耘立了解情況后,聯系當地民政部門完成對其女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認定,并幫助其父親辦理了低保、醫療救助等。遠在東北的狄玲玲得知康耘立所做的一切后,積極配合社區康復的要求,并利用康耘立聯系的線上健康管理師培訓資源,掌握了就業技能。
老王(化名)和妻子都有吸毒史。老王轉入社區戒毒時,妻子還在強制戒毒所。康耘立入戶走訪了解到,老王因找工作四處碰壁,整天無所事事,生活難以維持。于是,她在社區幫助老王找了一份工作,使其生活重回正軌。但剛工作2年多,老王身體又出現了不適,在醫院檢查出了腫瘤,高昂的醫藥費讓原本生活拮據的他更是雪上加霜。
康耘立得知后,很快幫助老王申請了臨時性救助,并多次上門慰問,聯系醫生上門服務,還幫老王要回了被拖欠的工資。今年初,老王病情惡化,彌留之間,他拉著康耘立的手說:“小康,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感謝你。你對我太好了!你給了我在這個世界上最后的溫暖。”
康耘立在參與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的同時,還承擔司法調解、社區項目執行等工作。由于涉毒人員普遍存在家庭功能缺失、社會融入困難、復吸風險高的問題,為打破這一困境,玉祥門社區成立了“康耘立回歸工作室”,以“家庭—社區聯動支持模式”為核心,構建起“禁毒+網格化+志愿服務”三位一體工作法,為“迷途者”照亮回歸路,也為禁毒社會化工作提供了示范。
“社區戒毒、社區康復需要鏈接更多的社會資源,還需要根據涉毒人員的不同情況提供定制化的服務,這樣才能有效促進涉毒人員家庭功能恢復,推動他們回歸正常生活。”康耘立說。她將自己定位為涉毒人員的“擺渡人”,用真誠和關愛陪伴他們走過人生至暗時刻。
康耘立也從一名青澀社工成長為2022—2023年度全國禁毒社工師資庫成員,并獲評陜西省禁毒工作先進個人,其個案“擺渡心靈 走向新生”入選省級社會工作優秀案例。
預防毒品需要群眾的廣泛參與,對青少年的教育尤其重要。現在,康耘立已把一部分精力用在未成年人身上,在社區開設“青春有我 絕不‘毒’行”主題課堂,組織青少年觀看禁毒影片,組織禁毒主題手繪展……“我從小就在玉祥門社區長大,現在用心服務社區居民讓我很有成就感。”康耘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