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訴訟服務中心蛻變:硬的更硬軟的更軟

中山第一法院律師平臺上線,律師繳納訴訟費可通過支付寶和微信。俞夷超 攝
廣東法院有一個中國夢: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到哪里,服務就跟進到哪里。
訴訟服務中心,就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橋梁。
近三年來,廣東各級法院堅持把訴訟服務中心建設作為民心工程、系統工程來抓,不斷開拓創新,用心擦亮這第一窗口,受到人民群眾的好評。
立足群眾需求定位大服務
“群眾坐沙發,法官坐‘硬席’”,不少來立案的當事人對遂溪縣人民法院的訴訟服務中心感到心暖。
位于廣東欠發達地區的遂溪法院,半年前的訴訟服務中心僅有60多平方米,八臺電腦八個人,一排鐵制條形候辦椅。如今變了個大樣,850平方米的訴訟服務中心,寬敞明亮,小茶幾沙發椅、中心功能區、信訪接待區、自助服務區……一站式訴訟服務,便捷高效,群眾倍感舒適。
早在2015年,廣東各級法院便將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工作放在黨和國家的大局中謀劃,按照最高法院的工作部署,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創新司法為民模式,豐富訴訟服務形式,積極為當事人提供一站式、綜合性、低成本的訴訟服務,切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司法需求。
在服務內容上,廣東法院將過去一些零散的訴訟服務事項全部集中到訴訟服務中心這個前臺,實現后臺向前臺的位移,一攬子辦理群眾的立案、信訪、訴調對接、執行等各種涉訴事務。
在服務空間上,訴訟服務大廳、訴訟服務網、12368熱線等服務平臺無縫對接,“面對面”“線對線”“鍵對鍵”,網上、掌上、線上,提供多維度、多層次的司法服務。
在服務延伸上,人民調解室、志愿者服務站、法律援助崗等優勢互補的多元訴訟服務體系,從訴訟事項的辦理擴展到矛盾糾紛的實質性解決,減輕當事人的訴累。
廣東高院立案庭庭長李忠銘說:“全省法院按照‘訴訟服務示范窗口’創建工作部署,全力推進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各地法院在建設過程中,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支持,加大訴訟服務示范窗口創建資金投入,一把手親自掛帥,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根據自身情況,采取多種方式,改善訴訟服務大廳硬件軟件條件。”
現在,廣東三級法院已全面建立和升級訴訟服務中心,面貌煥然一新。去年初,還開展了全省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示范窗口創建工作,細化100條評查指引,廣東法院訴訟服務中心開始走向專業、公正、高效,呈現百花齊放的風采。
多元服務提高群眾獲得感
拿了號,排著隊,沒到自己就下班;交材料,有漏缺,一補又要跑三趟。說起以往的立案,從事12年銀行不良資產訴訟處置工作的律師丁金石覺得,立案最糟心的莫過于此。
去年5月,中山市兩級三家法院將訴訟服務中心設立在市政府行政服務中心,大廳面積1800平方米。全市法院集中辦理收、立案,標準與流程規范統一,進駐的52家單位還可辦理1300多個行政審批和公眾服務事項,訴訟、行政服務功能互聯互通,市民打官司無需因為立案管轄和補充材料奔波勞累。
“從排號到辦理完成,僅花了5分鐘。” 在中山第一法院立案窗口,丁金石領取了受理案件通知書后直說這在原來是不可想象的。
廣東法院依托信息技術不斷拓展訴訟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建立及時便捷互動的信息溝通渠道,為當事人提供多元化、高效化、人性化的線上線下服務。
據了解,廣東實行訴訟費網上繳納以來,通過新繳費平臺收到繳費26059筆,總金額5336萬余元,其中網上繳費單筆金額最高達51萬余元,掃碼繳費單筆高達14萬余元。
網上立案、網上閱卷、網上信訪、網上支付、12368熱線……全天候訴訟服務;無線WiFi、導訴機器人、銀行柜臺、郵政業務辦理……一應俱全。
2017年11月17日,“廣州微法院”3.0版正式上線,實現“刷臉查案”、手機立案、在線叫號、線上繳費、閱卷、舉報執行線索、在線開庭等在內的“一站式”網上訴訟服務。
“巨鯨智平臺”“融平臺”“智平臺”“慧平臺”“法智云端”相繼亮相,1秒立案、在線調解、在線司法確認、在線申請執行、類案推送……廣東法院以科技手段為引領,滿足群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多元司法需求。
廣東高院副院長鐘健平說:“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是全面落實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重要措施,是法院工作重點。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推進信息化建設,搭乘智慧型法院建設的時代列車,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共享共治降低群眾訴訟成本
如何實現矛盾糾紛的梯次濾化,節約訴訟成本,惠及每一位當事人。
為實現這一目標,廣東法院堅持開放共享、訴訟服務中心社會化,推進司法資源與社會資源的交融共享、良性互動。在訴訟服務中心建立訴調對接平臺,強化訴前調解,加強訴調對接;整合社會資源,引入專家學者、律師、心理學家、志愿者等專業力量,為當事人提供立案咨詢、心理疏導、矛盾化解、代理申訴等服務。
去年3月的一個上午,負責收拾工地材料的麥阿姨準備提起訴訟,原因是其工傷花費的2300元治療費,工地老板只支付200元。佛山市高明區法院的立案法官將案件轉到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在區總工會值班律師的調解下,當天傍晚6點,工地老板與麥阿姨達成協議,當即支付費用。
“開始還擔心請律師調解要掏錢,原來是免費的。” 拿著醫療費,麥阿姨羞赧地笑了。
廣東法院通過加強與維穩中心、消費者委員會、醫療爭議調解委員會、交通事故調解中心、銀行協會等機構聯系,積極搭建第三方調解平臺,引導當事人選擇多元解紛渠道,降低訴訟成本,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
此外,還出臺了《訴調對接中心工作規則》,對調解協議申請進行司法確認的,一律不收取訴訟費;發布《關于開展律師調解試點工作的意見》,建立律師調解員名冊,設立律師調解工作室;為妥善化解家事糾紛,與婦聯簽署《關于建立家事調解合作機制的備忘錄》,聘任特邀家事調解員,成立專業家事調解委員會。
鐘健平說:“要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與人民法院工作發展不平衡、保障群眾權益不充分之間的矛盾,推動訴訟服務中心創新性發展,為群眾提供訴訟指導和風險提示、查詢案件信息和進展情況、開展訴前調解和訴調對接、表達申訴信訪訴求等多種服務。”
司法為民永遠在路上,訴訟服務正在進行時。廣東法院將立足大服務,做好大文章,產生大效應,把訴訟服務中心打造成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大窗口。(黃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