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鐘樓三大警務”推動社區平安共治
今年以來,江蘇省常州市公安局鐘樓分局始終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指引,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為目標,積極探索風險矛盾化解新途徑,努力打造共治、智治、善治“三大警務”模式,推動基層基礎工作提檔升級,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警格+網格”打造“共治警務”
今年以來,鐘樓分局嚴格執行社區民警進班子要求,積極與街道黨委政府溝通協調,全區111名社區民警全部擔任社區黨支部副書記或社區主任助理,為有效依托社區組織力量把問題吸附在基層、解決在基層,依法運用執法權力治理轄區亂象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時,建立多員聯動工作機制,由社區民警牽頭,統籌組織派出所輔警、社區網格員、綜治隊員3支專職力量,發動物業、保安員、“紅袖標”等群防群治力量,共同開展基礎防控工作,形成多員疊加的網格治理格局,推動“警格+網格”同頻共振,激活一線平安細胞,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目前,4個“警格圖”已經全面融入35個綜合網格、2個專屬網格,參與辦結治安隱患90件、公共安全隱患404件,辦結率達94.1%。
此外,在派出所高標準全面建成“派駐式”人民調解室,在郵電路手機市場設置“工商工作站”、在凌家塘批發市場設立市場調解室,讓更多的小矛盾、小警情在本地區、本行業就地解決。今年以來,“派駐式”人民調解室、調解工作站共調解各類民事糾紛1.2萬起,先期處置模式為全區分流非警務警情1.5萬起,民警調處糾紛數同比下降了45.5%。
“科技+信息”打造“智治警務”
鐘樓分局依托效能中心和全員績效考核平臺有效運行,派出所建立健全“日查、周清、月結”的常態化分析工作機制,實現了工作數據歸類匯總、工作任務精準布置、工作需求智能推送、工作成效自動核算,對各類基礎工作實行網上巡查、實時預警。今年以來,效能中心共推送各類基礎工作指令259條,核查反饋率100%。
依托治安要素管控平臺和行業單位自主備案、行業智能和警用智能“三大終端”,鐘樓分局將信息備案采集的責任落實到企業及相關從業人員,使民警從繁重的信息采錄工作中解放出來。截至目前,通過社會化自主采集已備案單位9500余家,從業人員8萬余人,同比增加54.5%。同時,鐘樓分局將公共場所、特種行業、危險品單位中的規模性單位列為重點,通過智能終端統一了檢查標準和要求,有效提高了檢查工作自主性和靈活性。今年以來,轄區旅館、網吧每周檢查率達100%,破獲違規經營“日租房”“網約房”案件48起,取締56家。
此外,鐘樓分局以創新構建“互聯網+社會治理”新模式為引領,持續推進天網工程建設,在轄區交通主干道、岔路口等設置視頻監控“點位”2218個,在黨政機關、大型綜合體、人員密集場所、高發案小區等250個重點部位安裝高清監控探頭,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科技手段,發揮視頻監控在治安防控、偵查破案上的功能效應,強化治安要素管控力度和成效。今年以來,全區通過視頻監控破獲各類案件125起,視頻破案率達13.5%。
“管理+服務”打造“善治警務”
為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鐘樓分局積極整合出入境、流動人口、戶籍等多項業務,助推便民利民惠民措施落地,初步實現“進一扇門、辦多件事”的目標,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群眾辦事。鐘樓分局以培訓優化、考核倒逼等方式組織窗口培訓12場,促使戶籍窗口民警、輔警的整體業務能力、服務質量快速提高,提升在線政務工作質效與窗口服務規范度。
鐘樓分局以“打早打小、打防并舉”為工作核心,派出所以勤務指揮室為依托,狠抓工作各個環節,著力塑造平安商圈、平安街面、平安社區的整體治安氛圍。通過24小時視頻監巡對接,將所內警力最大化推至街面,通過完善巡防體系,加強保安聯勤聯防,廣泛動員小區物業、“紅袖標”等社會力量參與群防群治,形成巡邏防控合力。全區11個亂點地區、重點商業圈的電動車停放點、延陵西路等重點路段、清潭新村等14個小區的各類盜竊警情均呈下降趨勢,全區公眾安全感連續兩年居全市第二。
此外,鐘樓分局堅持“綱”“目”并舉,以黨建為“綱”,深入開展最美黨支部建設,落實“每周一學”“每旬樹立一名先鋒黨員”“每月舉辦一次政治生日會”“每月開展一次主題黨日活動”“每季度一節黨課”等“五個一”建設,充分以黨建增活力;以愛警惠警各項措施為“目”,深化落實從優待警制度,著力解決民警子女就學、家屬就醫等后顧之憂,讓民警省心、讓警屬放心。□趙家新王修顧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