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嵐皋:積極構建矛盾糾紛多元排查化解新模式
安康市嵐皋縣堅持“發現問題在先、解決矛盾在前”的工作思路,積極構建矛盾糾紛多元排查化解新模式,切實將各類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有效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推行“三調聯動123456”工作法。不斷探索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方式方法,總結形成“三調聯動123456”工作機制(即:一套班子總牽頭、兩個中心解民憂、三大網絡全覆蓋、四支隊伍抓調處、五條渠道聚民意、六項機制保實效),堅持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銜接配合,以定紛止爭、案結事了、案結人和為目的,及時有效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減少群眾訴累,有效節約司法資源和行政成本,實現司法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近年來,全縣運用三調聯動先后成功調處重大疑難糾紛100余起,有效防止了矛盾激化、問題上行。
推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55212”工作法。積極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針對各類民間矛盾糾紛易發多發的態勢,切實強化源頭治理,以“五種力量”(人民群眾、基層組織、法律援助和行政、司法工作人員)為依托,“五個及時”(及時發現、及時介入、及時出警、及時調查、及時處理)為標準,“兩種能力”(對矛盾信息的排查發現能力,對社會治安的動態管控能力)為支撐,“調解工作十二法”(提前介入法、情緒掌控法、真情觸動法、尋求共鳴法、部門聯動法、依法調處法、排憂解難法、公正評判法、巧借外力法、實地勘驗法、案例引導法、回訪監督法)為手段,使矛盾糾紛有人負責調、有能力調解好,促進大量的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
創新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七個一”工作機制。將開展重大項目、重大決策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前置剛性要求,嚴格落實“應評盡評”要求,推行“一把手”負總責、一個專門班子主抓、一個辦法總攬、一季度一分析研判、一名縣級領導包抓一個重點項目、一年開展一次工作述職、考核實行一票否決的“七個一”工作機制,有效推動風險評估工作責任和措施落實。同時引入第三方參與穩評,將責任主體與執行主體分離,實現由“關門自己評自己”向“開門請人評自己”的轉變,提高了穩評結論的公正性和客觀性。今年全縣共完成40個重點項目和4個重大決策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其中1個決策類項目被評為市級優秀案例。
開展“無訟新村(社區)”創建。按照法治宣傳常態化、預排糾紛制度化、指導調解長效化、訴調對接無縫化、司法服務便民化、司法建議規范化的工作要求,延伸審判職能,推動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大力開展調解指導、訴前調解、委托調解和司法確認等工作,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有效解決大量矛盾糾紛以案件形式涌向政法機關和“案結事未了”的難題,全縣訴訟案件收案保持持續下降趨勢,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重大疑難糾紛不出縣”目標。近年來,通過調解組織調解、司法確認、和解等方式化解矛盾糾紛500余起。
(嵐皋縣委政法委?張才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