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百姓在家門口說理兒——陜西基層特色法庭系列報道之綜合篇
“十幾年前那會兒,很多法庭就是一排土木或者磚石結構的房子,圍在一個院子里,分成幾間房,因陋就簡,里面擺幾個長條桌和幾個長條椅,就是審判法庭和辦公室。開庭時的聲響,坐在辦公室里聽得一清二楚。”7月23日,西安知識產權法庭法官陳晶在與記者談起基層人民法庭這些年的變化時,頗有感觸地說:“現在啊,變化太大,有些當事人跟我說,現在在設施先進齊全的法庭里解決矛盾糾紛,心情都能好一些。”
基層人民法庭是群眾家門口解紛息爭說理的地兒,更是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近年來,陜西法院不斷加快基層法庭建設步伐,截至5月底,全省法院共有人民法庭443個,占地面積共845.004畝,配備員額法官671名、法官助理442名、書記員858名、司法警察178名。
2018年以來,基層人民法庭共受理各類案件255745件,審結249414件,分別占全省法院同期收結案數總數的19.36%和19.03%,人民法庭員額法官年人均結案186件,為建設法治陜西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2018年以來,全省有2個人民法庭被表彰為全國法院先進集體、5名法庭干警榮獲全國審判工作或人民法庭工作先進個人稱號,13個人民法庭、32名法庭干警先后榮立三等功以上獎勵。省高院成立人民法庭指導工作辦公室,統籌加強指導,建立健全考核激勵機制、人員編制增補和動態管理機制。2018年以來累計落實經費1.6億元,極大提升了法庭辦公辦案條件和信息化水平。
現在,走進人民法庭,導訴臺、休息區、便民服務、互聯網法庭等,各種設施一應俱全。還有很多大眾并不熟知的司法服務設施,如訴訟風險評估一體機、訴狀輔助生成一體機、執行風險評估一體機,具備視聽資料比對、網絡新聞發布、法官講壇、遠程會議的多功能法庭等智能化便民設備也在悄然走進人民法庭,這些都將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訴訟服務體驗。
在人民法庭建設的大潮中,陜西各地市涌現出許多獨具特色的基層人民法庭。他們因地制宜,紛紛打破“坐等問診”的傳統,積極投身到基層社會矛盾糾紛化解中,打通司法為民的“神經末梢”,走出了一條人民法庭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路徑,有力地促進了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德治、自治的良性循環和內生發展。
科技信息時代為基層人民法庭建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當事人通過“陜西法院訴訟服務網”和“陜西移動微法院”,在全省基層人民法庭便可完成登記立案、保全擔保、信息查詢等訴訟事務。智慧法庭在線審理和調解試點也取得了新進展。
“‘云上庭審’打破了時空限制,信息技術使司法服務也可以變得更聰明、更智慧,即使分隔大洋兩岸,也能方便快捷化解矛盾和糾紛,這使我們的審判質效得到了高效的提升。”說到智慧法庭“云上庭審”,西安市蓮湖區人民法院廟后街人民法庭法官王曉螢深有體會。
前不久,王曉螢接到了當事人李某訴張某離婚一案,但因疫情原因,身在國外的張某無法回國。基于被告無法到庭的事實,法官積極通過微信等方式聯系到被告,在線核實了被告的身份信息,通過電子方式進行了送達,并采取了網絡連線,通過“云上法庭”在線審理了案件。
庭審中,身在國外的張某充分行使了陳述、舉證和辯論的訴訟權利。最終,雙方當事人在法官的主持下,當庭達成調解協議。
據統計,今年疫情發生以來,全省法院利用“陜西移動微法院”及“云上庭審”系統,審理各類案件5668件。
三番五次到鎮政府上訪的李琦(化名)經過老宋的調解,拿到了賠償款。現在,李琦逢人便夸老宋真心實意為群眾辦事。
老宋全名宋文富,為人熱心,退休后被漢中市南鄭區人民法院大河坎中心人民法庭聘為人民調解員,成了法庭里的一塊“寶”。南鄭區法院還為老宋設立了“宋文富調解工作室”。如今,已有更多的“老宋”投身到人民法庭民事調解的工作中。
子長市人民法院楊家園則人民法庭進一步探索深化“群眾說事、法官說法”機制,賦予“兩說”機制新內涵。他們延伸“說事”領域,擴大“說法”主體,將人民陪審員、警察、律師、行業協會和各類調解組織納入“說法”主體,拓展至轄區煤炭企業、非公經濟組織、學校和林果業、鄉村旅游及交通等領域,搭建了覆蓋面更廣的“兩說”平臺,使大量涉及群眾生產、生活的糾紛,在第一時間得到化解。
全省人民法庭堅持推廣和發展“兩說”機制,依托在21050個村組、社區建立的前端工作站點,搭建起化解矛盾的網絡體系。2018年以來,全省設立特邀調解組織1785個、特邀調解員3765名,委派調處糾紛7601件,委托調解案件6159件,初步形成了多方協同參與的基層社會矛盾預防和化解體系。
巡回法庭也是司法服務群眾更進一步的延伸和紐帶。
去年深秋,果農張師傅的蘋果在倉儲中發生質量問題,最終糾紛在巡回法庭得以迅速化解,雙方握手言和。張師傅對此感激地說:“多虧了咱‘蘋果法庭’的法官,及時為我挽回損失,維護了我的合法權益,他們都是為果農服務的好法官。”
張師傅口中的“蘋果法庭”,就是延安市洛川縣人民法院老廟人民法庭設立的巡回法庭。每到蘋果紅了的季節,洛川、富縣等地人民法庭就設立“蘋果法庭”,在瓜果采摘出售季節,將司法服務通過巡回法庭送到田間地頭,為果農果商迅速解決糾紛問題。
西安市鄠邑區草堂人民法庭設立速裁中心,大力推行案件繁簡分流,案件平均結案周期縮短30%;商洛市商州區沙河子人民法庭積極打造家事審判專業團隊,得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的充分肯定……
良法善治,初心為民。每一個基層人民法庭都連著一村一莊,都承載著法院人的一份司法情懷,既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也提高了司法服務效率,更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便捷的訴訟服務。
(記者 劉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