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印臺公安創新實踐“楓橋經驗” “分診式”找準矛盾糾紛“最優解”
生了病要去醫院看醫生,有了矛盾糾紛該去哪里“問診”?
今年5月,在銅川市印臺區某項目工地,工人穆某在討要薪資時與工地負責人發生糾紛,民警立即趕赴現場,在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后,為更好地解決矛盾,最大限度維護工人合法權益,民警利用“分診式”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對該問題進行化解,通過內導分流,將該矛盾劃分為紅土派出所調解。紅土派出所民警立即對負責人趙某、工人穆某進行約談,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說法律,為雙方分析其中利害關系,講明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開導教育工人要采取合理合法方式維權。經過數小時的溝通協調后,雙方核對清楚施工天數和工資數額后,當場結清了工資,一起矛盾糾紛得以化解。
這起糾紛的順利化解,得益于市公安局印臺分局近年來建立的“分診式”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基層是改革發展穩定的第一線,是各種矛盾和問題的集聚地。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只有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才會安定有序。怎樣講好“法理情”,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切實讓群眾滿意?印臺分局積極踐行預防警務,狠抓派出所主防工作,以中心統管、全面問診、科學轉診、定級研判和閉環管理的“分診式”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公安特色的基層治理之路。
誰來“接診”?印臺分局印制“分診式”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手冊,全面落實派出所首接責任制,遇有糾紛民警第一時間到場處置。同時推動各鄉鎮成立聯防聯控辦公室,由鎮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黨委副書記和黨委委員、派出所所長任副組長,人民法庭庭長、司法所所長、綜治中心主任等各職能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各單位加強矛盾糾紛線索收集,及時發現矛盾糾紛苗頭和問題根源,實現信息實時共享,對矛盾糾紛精準分類,明確相關單位調解責任,摸清內在規律,促進有效化解。截至目前,印臺區開辟6種排查渠道,確定矛盾糾紛類型11類,采取“一類一策”方式進行化解。“最初接到有些調解事件,我們民警也是一頭霧水,因為一個糾紛可能涉及多方責任,處理起來無從下手。現在有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聯防聯控辦公室后,大家一起講政策、想辦法,整個事件的溝通調解過程公開透明、高效便捷,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說起調解糾紛,紅土派出所所長宋永寧感觸頗深。
如何“分診”?僅僅依靠出警無法“一眼識破”的矛盾糾紛就需要專家上陣,依照具體問題抽絲剝繭。對非警務類矛盾糾紛流轉至相關責任單位,及時向相關主管部門移交,做好引導分流工作,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防止“民轉刑”案件發生。此前,印臺區某村村民吳某與邱某因土地界限發生爭執,接警后,民警立即趕到現場,啟動“分診式”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判斷此糾紛涉及土地權益,將糾紛流轉至土管所、司法所等相關部門,各方對土地重新丈量確認,固定永久性界限,這起矛盾成功化解,雙方握手言和。印臺區某街道兩家相鄰商戶因商品競爭產生糾紛報警,民警采取“分診式”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將糾紛流轉到市場監管部門和商業協會,多方共同進行調解,市場監管工作人員對雙方經營行為進行指導規范,商業協會則從行業自律角度提出建議。經過多方調解,雙方達成公平競爭協議,恢復正常經營秩序。
如何高效“問診”?印臺分局建立矛盾糾紛數據庫,對矛盾糾紛的激化率、化解率、化解程度、反彈率進行研判,將矛盾糾紛進行“四級四色”管理。一級紅色,為特大矛盾糾紛,可能因矛盾糾紛激化出現鬧事報復苗頭、鋌而走險的,需要持續關注,精準疏導防范;二級橙色,為重大矛盾糾紛,尚未化解且沒有好的辦法,落實“一人一策”措施,加強風險監測;三級黃色,為較大矛盾糾紛,正在化解且定期回訪,需要每周了解工作進展情況,限期調解終結;四級綠色,為一般矛盾糾紛,已經化解但還有反復的可能,需要每月走訪調查,掌握履行情況和當事人心理狀態。通過大數據閉環動態管理,實現每一件矛盾糾紛處理結果可查詢、過程可回溯、責任可倒查、考核有依據。
“感謝民警,你們為群眾著想、不怕麻煩,解了我心里的結!”“沒想到在家門口就把問題解決了,太感謝你們了!”……一起起矛盾糾紛的順利化解,見證著印臺公安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堅定決心。今年以來,印臺分局利用“分診式”工作機制,流轉矛盾糾紛137起,成功化解136起,化解率99.27%,為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銅川建設書寫了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