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說法】選擇裝修公司要當心“跑路”
【案情回顧】
裝修新房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可張某卻因裝修房屋的事傷透了腦筋。這是怎么回事呢?近日,西安市未央區人民法院法官李濤審理了一起裝飾裝修合同糾紛案。
張某退休后用多年的積蓄購置了一套房屋,正愁裝修的事,就在小區門口遇到某裝修公司的業務員小王,帶他去參觀了已經交付的裝修房,還考察了裝修公司的經營場所。張某覺得這個裝修公司不錯,實力也挺雄厚,就交了1000元定金,過了幾天便簽訂了裝修合同,并支付了一期工程款3000元。在水電項目完工后,又通過信用卡支付了二期費用3.8萬元。
因裝修貸款僅能用于支付裝修費用,張某便和裝修公司協商,準備通過信用卡套現來購買家具、燈具、窗簾。他在裝修公司處刷POS機套現6萬元后,工作人員告知當日不能到賬,次日可以來取現金,但未開具收據。
次日,張某前往裝修公司時發現,門店已被多名業主圍堵。原來,該公司前期確實完成了一些裝修,但由于經營不善等原因致使資金鏈斷裂,無法繼續履行合同,已與業主們發生多起糾紛。張某與該公司就繼續履行合同協商未果,遂訴至未央區法院。
【法院判決】
受理案件后,法官無法向被告送達應訴材料,前往裝修公司住所地查看發現店面已經關閉,也無法與公司負責人取得聯系,遂依法公告送達并缺席審理。因該案事實清楚,被告某裝修公司構成違約,遂依法判決解除裝修合同,被告退還原告10萬余元。
【法官寄語】
案件雖已審結,但由于被告裝修公司“跑路”,判決履行可能存在困難。今年以來,未央區法院已審理了多起類似的裝飾裝修合同糾紛案,許多業主都遇了這樣的鬧心事。
法官在此提醒:選擇裝修公司時一定要謹慎,避免“入坑”。一是盡量選擇知名度高的裝修公司,雖然價格可能高一些,但長期累積的信譽能有更大的保障。二是不要相信“面子”,多查查“里子”,可以通過網絡等途徑了解公司經營和涉訴情況,以降低風險。三是簽訂合同要合法規范,同時要保存好支付憑證,發生糾紛要通過合法途徑及時維權。
(記者?馬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