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 防范風險筑屏障 科技賦能強支撐
“王阿姨,您看這是新出臺的民法典相鄰權條款,樓道堆放雜物確實影響安全……”9月24日,陜西省韓城市林馨園小區社區民警劉悅妍手持法律知識手冊,聯合社區調解員、物業經理現場一起調解居民糾紛。這種“民警+社區工作人員+法律顧問”的“三位一體”調解模式,正是韓城公安深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生動實踐。
韓城市公安局緊扣派出所“主防”職能定位,以機制創新為抓手,以科技賦能為支撐,推動警務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傾,打造權責清晰、聯動高效、多元共治的基層治理新模式,織密平安網。
據統計,今年1至9月,韓城市警情數同比下降18.3%,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顯著提升。
多元聯動“解紛網”:守護和諧新家園
韓城公安創新建立“三級調解矩陣”:在社區設立“百姓說事點”,由派出所民警牽頭召開“小區議事會”;在鎮街組建“聯合調解中心”,有效整合信訪等六部門資源;在公安機關建立“專家智庫”,邀請律師、檢察官等參與重大糾紛化解,確保各類潛在風險能夠發現得了、控制得住、處置得好。
聚焦老舊小區改造、商鋪租金等易發性矛盾,他們推行“三色預警”機制,即“紅色緊急”“黃色關注”“綠色常態”,通過“大數據+鐵腳板”提前介入,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形成“小事不出社區(村)”的治理格局。今年以來,韓城市公安局共化解物業糾紛、鄰里矛盾等460余起,全市矛盾糾紛類警情同比下降5.3%。

專群結合“防控網”:構筑平安新業態
一到凌晨,韓城市狀元街商戶李某總能與佩戴有“治安巡邏”字樣紅袖標的保安員、巡邏民警擦肩而過。
韓城市公安局打造“1+N”群防群治體系,按“一區一警兩輔”標準配備社區警力,配套組建由保安員、志愿者、商戶代表組成的230余支“紅袖標巡邏隊”,創新“三查三報”工作法,即查可疑人員、查安全隱患、查矛盾苗頭及報告異常情況、報告群眾需求、報告治安動態,守好平安新業態。同時,他們在商業街區推行“高峰崗+錯時巡”機制,每天18時至22時安排鐵騎隊定點值守;22時后啟動“亮燈”行動,組織群防群治力量對背街小巷開展“手電筒巡邏”。他們還在重點小區推廣“鄰里守望”計劃,通過“十戶聯防”微信群實現警情秒級響應。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盜竊案發案數同比下降8.3%。

科技賦能“智慧網”:激活治理新動能
“智慧平臺預警:金塔路某商鋪煙霧濃度異常。”9月15日,韓城市公安局指揮中心通過智慧警務平臺發現火情,迅速調度派出所、巡警等力量,在5分鐘內到達現場撲滅火災。這種“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城”的治理效能,得益于韓城公安應用的治安防控平臺。

韓城市公安局全力建設智慧警務平臺,整合視頻圖像、智能感知設備,實現全要素管控;在老舊小區安裝“智能門禁+人臉識別”系統,接入高空拋物監測、消防通道占用預警等功能,推動相關警情數下降18%;創新“云端楓橋”調解模式,通過微信連線,讓群眾足不出戶即可完成糾紛調解,先后線上化解矛盾30余起。新城派出所民警楊玲向記者展示了新配備的移動警務終端,“依托‘一標三實’動態信息庫,全局實現‘以房管人、以業管人’,流動人口登記率大幅提升。”
法治建設“閉環網”:構建長效新體系
為確保“主防”職能落地見效,韓城市公安局建立“三項保障機制”:將派出所工作納入全市平安建設考核,權重提升至30%;設立“派出所標準化基礎建設專項資金”;實施“民警成長計劃”,選派機關民警到社區輪崗鍛煉。

他們在喬南社區試點全周期管理模式,建立“風險評估—預案制定—處置演練—復盤優化”閉環機制,創新“法治體檢”服務,組織民警定期赴企業開展安全評估,今年以來已幫助整改隱患80余處。此外,韓城市公安局強力推進“智慧小區”建設,拓展“警保聯動”“警企聯防”“校園護衛”等特色品牌建設,用“公安藍”守護群眾“幸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