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定分止爭“全科醫院” ——西安綜治中心開出平安“良方”
“哎,公司今年轉型,拖欠我們薪酬的事兒好幾個月了一直談不攏,真愁人。”10月18日,西安市灞橋區某銷售公司員工張某滿面愁容地說。得知綜治中心就能解決問題,張某隨即便到灞橋區綜治中心求助。經調解,糾紛妥善化解,張某的合法權益得到了保障。
如今在西安,綜治中心已成為群眾解決矛盾糾紛、維護權益的重要平臺。西安市扎實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整合公安、司法、信訪等部門力量,構建“一站式受理、多元化調處、全鏈條防控”的基層治理格局。
聚集“全科”窗口?資源疊加綜治
西安市蓮湖區綜治中心找準醫患矛盾癥結,釋法明理止爭端;鄠邑區綜治中心依托共享法庭開展線上調解,化干戈為玉帛;藍田縣綜治中心運用“楓橋+鄉約”治理模式,修復鄰里關系促和諧……這些場景,正是西安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生動體現。
今年以來,西安市積極落實黨中央和省委要求,建成1個市級、18個區縣(開發區)、184個街鎮綜治中心,構建起“全科”實戰平臺。截至目前,全市各級綜治中心累計化解矛盾糾紛4.9萬余件,化解率達95%,化解時效平均提升30%,真正讓群眾“進一扇門、解煩心事”。
走進西安市綜治中心,開放式窗口有序排列,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工作。“這里辦事效率高,原本擔心跑多個地方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想到在這兒一下子理清了頭緒。”剛在這里解決了煩心事的劉女士高興地說。
西安市堅持硬件建設與資源整合同步推進,通過進駐、輪駐、隨駐等方式,協調整合法院、檢察院、公安等多部門和調解、心理咨詢等社會組織力量,形成“1+20+N”工作模式;科學設置服務窗口和功能區域,制定八步閉環管理鏈條,對群眾訴求一門受理、全量登記、全程管理。
長安區綜治中心推行“一案一碼”,對矛盾糾紛統一登記編碼。“現在有了編碼,隨時能知道事兒處理到哪一步了,心里踏實。”長安區韋曲街道聚福園小區業主張先生說道。這種方式實時動態掌握矛盾糾紛來源去向和所處環節,群眾可全流程查詢,“有矛盾糾紛、來綜治中心”成為群眾共識。
西安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常青介紹:“綜治中心就像專治矛盾頑疾的‘全科醫院’,入駐的各部門和社會組織組成多元“診療科室”,采用法治與情理相結合的方式巧解糾紛,努力實現事心雙解。”
實施聯合“會診”?部門聯調共治
在化解張某等6人遇到的欠薪糾紛過程中,灞橋區綜治中心啟動了“法院+工會+人社+司法行政”涉勞動爭議解紛機制,組建專業調解團隊講解法律規定。經過調解團隊反復協調,張某等人拿到了7.4萬余元補償金。“太感謝了,沒有綜治中心,真不知道還要折騰多久。”張某激動地說。
對群眾關注度高、社會影響大、事態緊急的矛盾糾紛或問題隱患,綜治中心召集相關單位召開聯席會議,采取“四個一”機制開展聯合“會診”。
7月初,湖北籍工人舒某某在裝修中猝死,家屬與公司因賠償數額爭執不下,陷入僵局。未央區綜治中心迅速啟動“四個一”機制,信訪、法院等部門組建專班,通過政策宣講、法律援助、訴前調解等措施,數日便促成雙方達成賠償協議。“沒想到這么快就解決了問題,綜治中心幫了大忙。”舒某某的家屬感激不已。
未央區綜治中心工作人員李航宇說:“過去這類復雜糾紛要跑多個部門,如今一站式‘會診’、一攬子調處,只進一扇門,就能化解急難愁盼。”
打造全域網格?風險前端防治
明者防禍于未萌,智者圖患于將來。以優化網格管理解答基層治理難題是西安市綜治中心延伸服務觸角、前端“預診”解紛的關鍵招數。
“我們充分發揮網格員人熟地熟優勢,通過‘一日雙巡’‘周走訪’等方式,及時解決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等苗頭隱患,深化‘黨建+網格+N’治理模式,引導黨員、‘五老鄉賢’、志愿者、新就業群體等參與網格工作,有效匯聚基層治理合力。”西安市高新區黨群工作部綜網中心業務主管徐立超說道。
網格員王娟笑著說:“每天在社區轉轉,和大家聊聊天,就能發現不少問題,早點解決,大家住得更安心。”
西安市統籌全域,劃分8.2萬余個城市社區網格、1.8萬余個農村網格和3887個專屬網格,配備專兼職網格員8.1萬余人,完善“綜治中心—網格—樓棟”三級治理架構,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社會治安風險防控等內容納入網格巡查事項,確保問題發現在早、處置在小。
如今,西安市各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戰化運行正蓬勃開展,讓群眾遇到問題有地方“找個說法”,實現矛盾糾紛化解“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